跳转到主要内容
华人基督徒网络团契
作者 Wes Bredenhof
证道类型 经文证道
圣经书卷 彼得前书
阅读经文 彼得前书4
证道经文 彼得前书4:7-11

主耶稣基督所爱的众圣徒, 如果你要负责准备或是要他人准备主日敬拜,我相信你看了表或钟至少一次。你会很注意时间。不同于世上的许多人,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很注重时间观念的文化里。所以,当时间到点时,在长执会议室开会的弟兄就会宣布解散,然后我们都回家。而且除非你是牧师,否则我们不会等你露面。因此,当你自己和家人在准备去教会时,你会留意时间。因为它决定你接下来如何行动——是快,还是慢。

在我们的经文中也是这样。本文的中心是时间。什么时间呢?这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之前,我们在彼得前书的证道里,听到了许多有关身份,以及我们在基督里的身份与我们作为信徒生活的联系。我们在这段经文中也看到了身份的问题,但它不是我们今天证道的主题,今天证道的主题是时间。

彼得说得很清楚:万物的结局近了。换句话说,就是主耶稣再来,地上所有的一切都结束,即审判的时刻要到了——这一切就要临到了。但是除了父神,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时候。我们称之为即将来临——就是随时都会发生。

由于认识到时间的紧迫性,所以有两个命令:就是要谨慎和自守。这是说:因末世即将到来,不要头脑不清楚。而要清醒、专注、稳健,并警惕意识的模糊,不论是因为酒精的麻痹,还是别的原因。这种警醒的状态使人随时预备好,因为只有那些正在迫切等侯主耶稣再来的信徒才能多方祷告,所以第7节的结尾是“警醒祷告”。这都是关于得着基督救赎的生命果子,祷告是这果子的一部分。接下来,彼得在第8节及其后的经文告诉我们这种警醒有怎样的外在表现。所以,我要以这个主题向你们传讲神的道: 因为结局近了,所以要谨慎自守——为了神的荣耀!这种心灵状态应该表现为:

  1. 彼此相爱
  2. 彼此服事

1.彼此相爱

这种心灵状态表现为对其他信徒的爱。爱是基督徒生活中一种非常基本的元素,所以在我们的经文中,看到这点并不希奇。看到“最要紧的”几个字,也不必希奇。这些话提醒我们主耶稣如何在马太福音22章对律法做的总结。第一条也是最大的诫命就是深深地爱神——第二条也很相似:爱人如己。所以,难怪彼得把“最要紧的”放在爱的诫命之前。这并不稀奇,但却是必要的。信徒很容易忘记基督徒生活的这个基本要素。我们的行为常常不是出于爱身边的人。比如,当孩子们,尤其是弟兄姐妹们,互相告状时,多少次是因为他们出于爱而这么做呢?也许有时候是因为危险。但更多的时候,根据经验,是因为他们想看见公义临到弟兄姐们的身上。看见别人遭殃,心中有一种报复性的快感。在我们年轻时是这样,然而当我们缺乏爱的动力时,成年的我们仍会继续。所以,这个提醒是必要的。

不仅要提醒去爱,还要深深地爱。所以,这里说的不是淡淡的爱。圣灵在此所说的爱是深厚、持续、火热的。我认为最好的形容词是热烈的。

如果你想知道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爱,你不必在圣经里费力地找。神对他的子民就是这种爱。这种深深、强烈的爱是为了另一个人而完全舍己。这种爱是摆上自己,优先考虑别人。这种爱是珍惜和疼爱别人——这种爱是要别人得到最好的,要看到别人兴旺,并活出神的荣耀,得到他的祝福。

信徒为什么要这样的彼此相爱呢?第8节的后半段解释了原因“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这基本上是引用箴言10:12。这意味着当你爱一个人时,你愿意忽视那些可能对你的冒犯和伤害。当人们彼此相爱时,他们不会被小事拦阻。比如,妻子们不会因为丈夫没把马桶盖子掀起来等小事而申请离婚。爱能胜过许多会引起恶化和导致仇恨的小事。如果平凡的爱尚且如此,那么这样一种深刻、强烈的爱难道不更应如此吗?我们已经得着神的许多赦免,我们若出于深刻、强烈的爱,怎能在意彼此的许多小问题呢?

这正是与我们经文主要命令的关联所在。因为彼得书信的最初读者很容易因他们的艰难处境而感到烦躁不安。别忘了: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正在受苦、受逼迫。许多人在这种压力下情况不好。有些人可以,但不是很多。在这种状况下,他们需要得到鼓励,保持清晰的头脑。出于感恩和爱,他们需要定睛于基督对他们生命的要求,盼望他即将的来临。他们需要专注于基督的命令,爱他们的邻舍,尤其是教会的弟兄姐妹们。如果出于神的恩典,他们这样做了,那么祷告也应该有效。记得雅各书里所说: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那么反过来说,不义之人(包括无爱心)的祷告是软弱、没有功效的。

所以,第8节给我们指出了爱的普遍原则。第9节集中在爱的具体表现上:“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在今天,这一点与我们很有关联,但是更贴近新约的年代。那时,没有“最佳西部宾馆”或“最佳中东宾馆”等等。当然,那个年代有小客栈,但都是非常简陋的住所。如果你不怕晚上被抢、被强暴或谋杀,才会会住在那里。所以,最好、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与一群朋友或家人在一起。对于信徒来讲,其他信徒也是这关系网中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这条关于好客的诫命。

字义上讲,这种好客意味着“对陌生人友好”。所以,你甚至不必认识来你家的人。如果他们说自己是信徒,那么你知道你们就是一家人,即便你并不认识他本人。注意彼得再次用到“彼此”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词贯穿整段经文——这是关于信徒因时间的紧迫性而接待彼此应有的方式。所以,这条命令不是一条关于好客的笼统吩咐,而是特别指明对待其他信徒的好客表现。

因此,在接待的时候不应有怨言。也许你听过“拟声”这个词。就是一个词的发音听起来像它实际的声音。例如,我们说蜜蜂嗡嗡叫。在我们的经文里,‘抱怨’这个词的希腊文是“gongusmos”。这是一个很好的希腊文拟声词范例。gongusmos是有人抱怨时嘟囔的声音。通常人们愿意表示好客,但很多的时候也会发出这种低沉、嘟囔的怨言,就是gongusmos。这正中了问题的要害。神要的不是表面的行为。他期望看到的是以充满爱心和真正的热情去服事别人的心。

这就是我们可以带进教会生活中的具体品质。当然,每个主日我们都有专门的招待家庭,他们会照顾教会的新朋友。但这并不是说你不可以邀请客人去你家。想一想:我们希望别人怎样看待我们的教会?我们想成为一个友善、好客的教会?或是一个叫人会迷失在会众中的地方,亦或是聚会结束后没有人招呼新朋友的一个聚会场所?因为最终这不是关于我们的教会,而是关乎基督。是关乎我们是否警醒,定睛在他身上——而不是受我们自己及我们生活的影响。相反,却是定睛在他身上,知道他很快会再来,我们渴望发自内心地真诚待客。这正是我们希望他再来时所看到的。

这样的最终结果体现在11节的后半段:“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原来荣耀、权能都是他的,直到永永远远。阿们!”当我们谨慎、专注、警醒时,当这些品质通过我们真诚地热爱彼此而表达出来时,神和基督将得着更多的荣耀。可以肯定这也会带来个人利益,但更主要是神得荣耀。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不是吗?神创造了我们。他藉着基督拯救了我们。他藉着圣灵更新我们。所以我们愿意因他在我们里面及为我们所作的工而赞美他,感谢他,并爱他!

让我们从第二点里更多地了解我们当怎样做:

2.彼此服事

这种心灵状态应该表现为彼此服事。 像我们经文的第一部分,第10节给了我们一个总体原则。“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原则就是要使用我们所得的恩赐。这一点是毫无分别、并以同样的方式运用在各个时代的神子民的身上。我们可以直接把这一点运用在我们今天的生活里。 在继续往下讲之前,我们要先注意一下经文中预先认定的一件事:就是每个信徒至少有一种恩赐。这意味着我们都有特长——可能是别人也有的恩赐,但重点是,每个信徒都至少有一种恩赐。为了理解这段经文的教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仔细省查我们自己,找到圣灵给我们的恩赐。对我们当中的一些人而言,这并不费脑力;但对另一些人而言,可能需要仔细察看并思想这个问题。当你很年轻时,这方面或许不总是很明朗。可能需要反复思想,不断地祷告,才能明白主给你的恩赐。

一旦你认识了自己的恩赐,就蒙召要用恩赐来服事别人。不是服事你自己和你的地位。也不是用你所领受的来建造自己。而是用你的恩赐来造就和鼓励别人。为什么?因为你所领受的是出于神。你是这恩赐的管家。这就是为什么经文第10节的后半段说,“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我们可以翻译地更清楚,“作为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彼此服事”。一个管家就是一个蒙受托付的人。他如同一个管理者负责照管一些不属于他的财物。我们从神那领受了这些恩赐——它们实际上属于神。这里再次遇到有关身份的问题。我们的恩赐不是天生的——而是移植在我们身上,可以这么说。这使我们成为这些恩赐的管理者——我们必须对此很清楚。当我们的经文说到“神的百般恩赐”时,这说明我们领受这些恩赐是神对我们的各种祝福,虽然我们并不配得。每位信徒都有圣灵住在里面。圣灵又在每位信徒的身上做工,给予恩赐。因此,信徒不能把他们的恩赐归功于自己——他们只能为他们所拥有的而越发赞美、荣耀神。换句话说,我们的恩赐,不论是什么,都不应成为我们骄傲的理由。相反,这些恩赐应当使我们更感谢那位赐予者。

这些恩赐藉着我们与基督的相交,藉着圣灵赐给了我们。这都是神在我们里面作的工。因着感恩和爱的动力,我们愿意用这些恩赐服事那些与基督相交的人。想想我们在主日21关于圣徒相交的宣告,“每一个信徒都有义务,且要甘心乐意地使用他的恩赐,好让其他的肢体蒙福、得益处”。我们藉着圣灵一同有份于基督的各种恩赐,并且要与那些跟我们同在基督里的人分享这些恩赐。这是理当该做的事!

当我们明白这一点时,我们就再次看到与经文主题的联系:要谨慎自守。不要稀里糊涂,而要明确专注,以致你能看见自己的恩赐,并承认运用这些恩赐会给弟兄姐妹带来益处的可能性——这一切都是为了神的荣耀。

这是我们第二部分经文的总原则。这个总原则在11节中有具体的运用。圣灵通过彼得说到两类恩赐。圣经里的大多数恩赐都属于这两类。第一类恩赐是讲道的方面。在新约里,这些恩赐包括使徒、预言、教导、说方言和劝告。现在,其中的一些恩赐已经消失了,比如说方言。使徒身份也不再是教会生活的特点。其他的恩赐还在。但是,在圣经之外直接从神得到启示的预言已经不存在。然而就所有基督徒都是先知,蒙召宣告基督的名而言,预言仍然存在。这是我们都蒙召要做的事,但有些人在这方面比别人更有恩赐。我们又蒙召来劝告鼓励别人,也有些人更有恩赐说劝勉和关怀的话语。这些讲话的恩赐也包括讲道。不是所有的人都蒙召作讲道者。对有些人,这是神给他们的恩赐。 我在此特别想对教会中的年轻人说话。可能你有某种讲话的恩赐,或许主会带领你成为一个牧师。我想鼓励你认真地察看自己,看看你是否有这恩赐。如果是,别人也认同,你就有责任追求并发展这个恩赐。不能保证你一定会成为牧师。但可能主正引导你走这个方向。仔细想想。

重点是:那些有讲道恩赐的人应该谨慎使用。11节的前半段说“要按着神的圣言讲”。这不意味着他实际上讲的就是神的道——好象他是启示的新来源。这只是说有讲道恩赐的人应该谨慎地使用他的恩赐,所传讲的内容应当与神的话一致。神以这种方式使用他的话语,令其他信徒定睛在他身上。神也使用这些话语来成就他在信徒生命中的安排。

另一类恩赐是关于服事的。在新约里,这些恩赐包括给予、带领、怜悯、帮助有需要的人、医治和行神迹。再说一次,其中有些恩赐在使徒时代以后就消失了,但其他的还保留着。我相信在教会里我们看到许多服事的恩赐。那些具有这类服事恩赐的人必须使用恩赐,领人归向神,就像那些有讲道恩赐的人一样。他们使用的方式取决于神的供应。这里的画面就是,神是导演、制片人,以及幕后的一切。照字面的意思说,我们的经文指出神是那位编导。所以,谁得到舞台上的赞美?不是演员,而是幕后工作的创作天才。

再说一次,这正是与我们经文主题相关的所在。我们必须能清楚地看见谁是这里真正的作工者。在我们等候基督的随时再来之际,我们自己必须认真思想,并且清楚、冷静地观察,以致我们能发挥,并正确地使用所赋予的恩赐,从而使神得赞美。因为你我都知道恩赐能被误用。人们可以用他们的恩赐来建造自己和他们的名声。在圣灵的大能下,当我们警醒而不糊涂时,就能预防自我为中心,带来的结果是祷告和更多的荣耀归于神——公义的果子。

这就是为什么11节是以有关敬拜、荣耀这些高尚、崇高的词语做结束的原因。目的就是神和基督将得荣耀直到永远。因为基督为我们所做的工,藉着圣灵在我们里面做成了,他要更得荣耀。为了显明这一切必会发生,彼得用“阿们”做结束。

如果你仔细想想,这似乎很奇怪,不是吗?圣灵籍着彼得告诉我们万物的结局近了,然后却吩咐我们要忙碌。本以为他会说,“结局近了,所以要坚定不移地等侯,不要做什么直等到他再来,他随时会回来拯救你”。然而与此相反,他却要我们积极地行动。他在我们里面做工,为了使我们积极。他即将再来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变懒或自满。反而,要单单靠神的恩典和大能,殷勤做工,有紧迫感。对每个人而言,当主再来时,都会有相当程度的惊奇,但是对我们来说,不同之处在于那将是一个快乐的惊喜!那种惊讶不是像半夜回家时看见一个贼,而是像看到你的配偶在家笑脸相迎,等你回来。当再来时,我们将喜乐并归荣耀于祂,因为那时,我们将最终在主耶稣基督里享受神完全的应许。时候快到了——所以让我们这样生活。

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