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内亲爱的弟兄姐妹们:
这个故事发生在士师秉政的时代。这些话被写下来是为了见证耶和华的忍耐。当你读完士师记的时候,你看不到神还有什么理由要继续祝福他的子民。
士师时代是一个离经叛道、罪恶横行的时代。士师记的最后几章有两处提到小镇伯利恒,这里是利未人带领拜偶像的起源地,也是妾离开丈夫去行淫的起源地,因此伯利恒是特别明显不信守圣约之地。那么,我们发现这地有饥荒也就不足为奇了。伯利恒的意思是“面包屋”(即粮仓),该地遭到神的审判,变成空空如也的屋子。
路得记的作者开篇告诉了我们一个人,他因为饥荒,离开了应许之地,并且带领他的家人去摩押地寻找食物。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人的名字叫以利米勒,意思是“神是我的王”,但现在他却离弃父母养育他时,希望他承受的产业,这正是他名字所象征的。象罗得一样,以利米勒选择了拜偶像、肥沃的摩押地,而不是留在神的应许之地。
我们接下来突然读到以利米勒去世了。从第3节开始,他的遗孀拿俄米变成了故事的主角。一个寡妇怎样在外邦的土地上生存?这个问题在下一节经文中似乎得到了解决:拿俄米的两个儿子都娶了摩押女子为妻——俄珥巴和路得。
可是,当我们刚刚对拿俄米的生活保障感到放心时,却听到了另外一个悲剧:拿俄米的两个儿子都死了。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死的,为什么会死,只知道拿俄米的处境更加雪上加霜了。
对于一个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的犹太老妇人而言,剩下唯一的安慰可能就是自己的孙儿。她的孙儿能够延续她丈夫的姓,能安慰她,并且供养她安度晚年。但是,她的儿子们结婚十年却没有给她生孙子,她儿妇的腹中没有身孕,像以色列的土地一样贫瘠。
所以,拿俄米自己就象以色列一样:一无所有,并且被抛弃。你可能记得,在以色列的文化里,女人活着,就是为了生养子孙。若没有人延续她丈夫的姓,就是对女人最残酷的惩罚。社会令不生育的母亲为此感到羞辱,因为她被看作是受神咒诅的;而且当时也没有福利机构来照顾寡妇,尤其是外邦的寡妇。拿俄米的晚年光景很可能是被饿死。
但是,神再次祝福他子民的消息传到了拿俄米耳朵里。天被打开了,雨水再次降落在巴勒斯坦的山坡上。作为听众,我们听到这则消息里蕴含了一丝微弱的希望之光,神记念他对以色列的应许。当拿俄米决定重回故乡的时候,她的心里是否也带着一丝希望之光呢?
根据习俗的规定,拿俄米踏上返乡旅程的时候,她的儿妇要送她一程。终于,她们来到了通往以色列的路上,这时,拿俄米开口说话了。在这之前,路得记的作者是用相当冷淡、简洁的言语在叙述拿俄米的悲剧,但是,此时我们开始看到这接二连三的悲剧对拿俄米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她吩咐她的儿妇:“你们各人回娘家去吧!愿耶和华恩待你们,象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愿耶和华使你们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愿她的儿妇们回到摩押去得平安吗?在拜偶像之地得平安吗?神曾应许了在以色列地才有平安的啊!拿俄米的信仰变得多么脆弱和扭曲啊!
虽然她按照惯例奉主的名给儿妇们做了临别的祝福,你难道没有感觉到在她的祝福之下有一股怨流吗?她没说神一直恩待她,而只是希望神善待她的儿妇。她对自己的儿妇俄珥巴和路得倒是很忠心,却没有忠于神。接着,她说到“恩待已死的人和我一样”,换句话说,拿俄米看自己如同死人一般。她打算回到故乡去等死,了却没有子嗣、凄凉的残生。对一个老妇人而言,独自行走这样危险的人生道路,无疑是自杀。但是,对拿俄米而言,这就是她的晚景:我的女儿们,我已经不再有希望了,回摩押地去,你们或许还有机会开始新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已经完了。
拿俄米的境况让她的儿妇们心都碎了,她们哭着拒绝不肯离开她。当拿俄米不断催她们回去的时候,我们更清楚地看见她的苦楚。她用一个根本不可能的假设来自嘲她的无望:哪怕我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这当然不可能——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你们也不可能等到那时候。拿俄米夫家的姓将从以色列的后代中被抹去,还有什么能救拔她痛苦的灵魂脱离这苦境呢。
但是,她愁苦的根源是由于她对神本身的抱怨。拿俄米把她的不幸都归结为神伸手攻击她。她从没有否认神的绝对主权,即使是在摩押地,因为她确实相信这位把她带入绝境的神。虽然拿俄米是圣约中的儿女,但好像神已经弃绝了向她应许的圣约之爱和供应。从所有的外在迹象来看,她这样认为似乎并没有错。
路得和俄珥巴再次放声而哭,俄珥巴决定听从拿俄米的劝告回去,她这样做是很自然的事情。俄珥巴和拿俄米在一起就意味着她要放弃一切:在自己本国的安全感,经济上可能会有的稳定,找到一个好人家的可能性,甚至享有的人身安全。犹大地对一个年轻、单身、外邦女子不是安全的地方。俄珥巴与婆婆亲嘴告别,回去谋求新生活。她这样做是很自然的事情。
那么我们如何解释路得的行为呢?路得舍不得拿俄米,她拒绝回摩押。但是,拿俄米不肯松口,拒绝受安慰:“你嫂子已经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回到你的神明那里去?还有什么建议比这条更显出拿俄米信心的低落之极呢? 但是,路得不在意实际情况,宣告了她的忠诚,她那庄严的宣告,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教会:“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同胞就是我的同胞,你的 神就是我的 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然后,她向耶和华起誓,即使在拿俄米死后,也依然忠诚。
如果路得只是想当一个好儿妇,按理说,在拿俄米死后,她可以回去。但是她立誓留下,并且要葬在应许之地。为什么路得会愿意放弃一切而与拿俄米回犹大地呢?是因为她有好的家庭价值观吗?不是的,是因为拿俄米的神已经成了她的神。路得被神圣约的爱吸引,路得永远不回去了:我的神居住在以色列,他在哪里,我就在那里。
在这里,圣约的忠诚就这样直接光照到拿俄米的脸上!路得的忠心会不会使拿俄米感到谦卑和羞愧呢?没有,拿俄米的情形看起来太无望了,在当时她还不能从路得的忠心中看见任何亮光;她在接下来的旅途中沉默不语,和路得一起回到了伯利恒。路得难道没有理由像拿俄米一样愁苦吗?路得也是寡妇,很显然路得当时也没有生育,除了照顾年迈愁苦的婆婆之外,她的未来也是无望的。路得和拿俄米同样一无所有,为什么却不发怨言呢?
当她们回到了伯利恒,村里的妇女们都惊讶拿俄米居然回来了。那么多年以后,拿俄米真的回来了吗?她们是否已经当她死了一般,就像她看自己如同已死之人一样?这些妇女在拿俄米回来的事上有没有看到神的信实呢?久旱之后的甘霖再次降下来了,现在她们亲爱的朋友也回来了,神会不会很快带来他应许的救赎者来祝福她们呢?
到处都充满了希望,唯独拿俄米的内心看不到希望。她只会用更多的怨言来回应她朋友的欣喜,“不要叫我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玛拉(就是“苦”的意思),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拿俄米把她的一腔怨气都发泄到神的身上:“我满满地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地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这样,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
我们在此不要过于严厉地去论断拿俄米,路得记的作者对拿俄米还是带着几分同情的。大饥荒迫使她离开了自己的国,她丈夫和儿子命丧异国他乡,她现在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寡妇,看不到被保护、得供养和子孙绕膝的希望。
但是,本章经文却很奇怪地以大麦收割的细节做为结束。这是无望困境中的一个希望的音符吗?本章以饥荒作为开始,却以丰收做为结尾,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做好了铺垫,这还不是故事的结局,尽管拿俄米很确信自己的人生就是这样。神会不会对拿俄米赐下大恩惠,就像神再次降甘霖给以色列的土地那样呢?但是,看看这种根本无望的境况,神怎么可能赐给拿俄米一个后代呢?
这则故事的开头应该使以色列的读者立刻联想到很久之前发生的另外一个故事,本章出现的关键字将我们回到另一个年代——饥荒、寄居、回归、土地和立约的忠诚,这些主题都能使人联想起亚伯拉罕的年代。连拿俄米称呼神的名字——“耶和华”、“全能者”——都是神与亚伯拉罕立约时所用的名字。
亚伯拉罕,像路得一样,是一个外邦人;亚伯拉罕,像路得一样,舍下了一切,去应许之地生活。以利米勒,象罗得一样,都选择了摩押地,而不是迦南地。亚伯拉罕也经历了饥荒,并且离开了那片土地。但是,即使亚伯拉罕这样做是错的,神以他的信实依然把亚伯拉罕带回来。神给了撒拉圣约的应许,但是撒拉也发现自己处在一种无望的境地里;她像拿俄米一样,已经太老了,不能生育了。可是,神应许赐给撒拉一个儿子,藉着这个孩子,应许将会得到成就。如果神可以奇迹般地给撒拉一个儿子,那么神会不会赐给拿俄米一个孩子呢?
在此,你应该看到路得记的作者向我们提出的劝谏:尽管你在神的咒诅下受苦,仍要信靠神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即使境况不尽如意,神还是会成就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神曾应许亚伯拉罕,会差遣一位救赎者来结束我们痛苦的现状,这些祝福从路得的后代——大卫而出,最终通过主耶稣得以成就。
你看,拿俄米就像古代的以色列一样,困惑、软弱,眼目盯着世上的事,盯着那些会衰败和朽坏的事物,抱怨神不信实。但是,路得就像是新约的教会,如同连接在以色列真葡萄树上的外邦人。像亚伯拉罕一样,她期盼着还不属于她的应许之地。
路得的信心甚至超过亚伯拉罕的信心,她甚至不象亚伯拉罕那样听见神的声音,命令她离开摩押地;她听见唯一的声音是她婆婆要她别离开摩押地!但是,路得期盼的不是这属地的以色列,而是期盼天上的家。像希伯来书11章所说,路得期盼的是神设计并建造的城,因为她渴望一个更好的国,一个属天的国;救主和他的应许吸引路得来到以色列。
路得的信心甚至是相信复活的信心,我将死在旧以色列,这样我可以活在新以色列。路得不是要宣告她是一无所有的;因为她是富足的,她充满了对基督的盼望,还没有看见,却已经相信。路得去以色列的旅程就是回家之旅。
这是新的出埃及记——离开偶像,穿过约旦河进入神的同在。这样才能理解22节经文奇特的措词:“拿俄米和她儿妇摩押女子路得,从摩押地回来到伯利恒”。为什么路得记的作者说路得“回来”呢?她之前从没有到过以色列啊!但是,路得是一个神拣选的孩子,她的家就是神同在的地方,因此,她回到了她本来的归属之地。
你我都被称为天国的居民,我们从没去过那里,但是当我们到天国的时候,就象是回家,回到我们本来的归属之地。你的罪使你变得非常邪恶并且受到咒诅,但是通过路得的后裔——主耶稣基督,我们空空地出去,满满地回来。现在,带着路得的信心,我们要恒忍持守,虽然我们的肉体在受苦、在衰残,但是我们定睛在那位赐我们立约之爱的神身上,那位我们所爱的神,那位等着我们回家的神!
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