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查考一下你所提及的经文。在雅各书第五章16节里,“使你们可以得医治”的希腊原文,从语法结构上说,是简单过去被动假设语气的目的状语从句。所以,在“使你们可以得医治”的前面应有“为了”。在英文中,此处是用了“so that you may”来表达的。“义人祈祷”指的是圣约子民凭信心的祷告。“有功效的”的原文意思是发挥作用,这里指的是:神会垂听和回答人的祷告(参见太7:7;约9:31)。所以,整节经文的直译是:为了得医治,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祷。神一定会垂听和回答出于信心的祷告。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节经文没有说,只要我们彼此认罪,互相代祷,被代祷的病人就一定得到医治。
我们再看看路加福音18章的前8节经文。这位切切祈求的寡妇的比喻是一个寓言故事。既然是寓言,那么这个故事就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假设的。主耶稣基督利用这个寓言教训我们:第一,如果一位不理会是非黑白的不义之官,都会因寡妇的恒切祈求,而不得不公正地处理这无助之人的案件,神岂不更要垂听和回答我们的祷告吗!他必扶持我们。第二,叫我们盼望等候他的再来。将来必有一段信徒灵性冷淡和受逼迫的时候──在那段日子里,信徒正需要寡妇所表现出来的坚韧美德(新国际版注解)。注意:这个预言也没有说,只要我们像那位寡妇一样恒切的祷告,神就一定会按我们所祈求的回答我们。
所以,基督徒经过不懈的祷告可能会使病人得医治,不信的家人会悔改,但是也有可能得到与我们所求相反的结果。祷告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因为那是神对我们的要求,是我们与神交通的管道,也是信徒灵命的呼吸,所以,基督徒的祷告和互为祷告十分重要;但它并不是我们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的灵丹妙药。神确实答应会垂听我们的祷告,也一定会回答我们的祈求,但他的回答不一定都是我们想要见到的结果。我们要知道祷告并不能改变神的心意,所以,如果你为之祷告的病人是神已决定要带回天家的,那么不论你如何求神医治他,就是禁食,发动几万人为他祷告,神还是会把此人在他所定的时间内带走;如果你为之祷告的家人不是神定旨所拣选的,无论你如何求神救赎他,神都不会改变他自己的定旨,他会任凭没被拣选人的心刚硬(罗9:18),你的这位亲人最终也还是不会悔改信主。换句话说,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神的主权,而非在于我们的祷告。祷告的目的是求神让我们能够使自己的意愿符合他的意愿,接受他所给予的答案,使神的意愿得到成全,而不是求神让我们的意愿得到成全。这是主祷文所教训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