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华人基督徒网络团契
作者 Clarence Stam
证道类型 经文证道
圣经书卷 创世记 以西结书
证道经文 以西结书16:49-50

主内亲爱的弟兄姐妹们!

一周前的巴厘岛事件深深地震撼了所有澳大利亚人的心。我们认为9.11是一个恐怖事件,丑陋而罪恶。不过,10.12——虽同样恐怖,同样丑陋,同样罪恶——却是活生生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巴厘岛就像是我们的后院,那些受害者来自我们的社区,那些痛失亲朋的人,正是我们在购物中心或工作单位中常见的街坊邻居。在这次袭击中,我们看到自己是多么的脆弱,我们的生活方式受到攻击。总理宣布本周日为全国哀悼日,这是情理之中的。而且,根据教会规章第54条,今天各教会也蒙召要为这次悲剧设定一个祷告日。我们心系亡者的家人与亲朋好友,以及那些受害者。我们祷告,并继续祈求耶和华在灾难中赐下安慰与坚强,是的,在澳洲开启福音和悔改的大门。

因为唯有藉着耶和华上帝的话,我们才能明白上周六晚所发生的事。我们的造物主上帝是公义的,而且按照祂的标准,在祂公义的审判下,我们每个人都得罪了祂,因此我们本该承受祂的永怒。由于堕落罪恶之人的愁苦深深地触动了上帝,祂就差派祂的独生子来到世上——因此耶稣基代替我们这些犯罪惹动上帝怒气的人,承担了祂的忿怒。于是,基督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承受了上帝永怒的重担,成全了上帝的公义——而我们这些不配的罪人因此可以免受那当得的审判。罪人不被定罪:这就是圣经荣耀的福音!

然而上帝并非毫无分别地把福音赐给世上的每个人。虽然福音人人皆可得,但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就是要相信上帝在耶稣基督里预备的恩典之礼。而信心总是在信靠中得以体现,信靠上帝,相信只要是上帝说于我们有益的事,就是好的(因此就遵照去行),相信只要是上帝说于我们有害的事,就是不好的(因此就坚决不做)。那些相信上帝,且因信祂而遵行祂诫命的人,上帝的爱与他们同在——哪怕是炸弹般的力量也无法使他与上帝的爱分离。而那些拒绝相信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有赦罪之恩,并因此不信祂、不遵守祂命令的人,上帝对他们的忿怒不仅在今生里,也在永世中。我们都很脆弱,终有一死——上周六我们再次认识到这点——因此,请务必切记,我们都行在上帝的面前。

和往常一样,我从上周一早上就开始预备今天的讲章,本想预备一篇关于以西结书16章的讲道。由于这场灾难的严重度越来越明显,而且今天也有需要特别关注这场灾难,所以我无法安心按原计划准备今天的讲道——原本打算讲本章结尾所描述的上帝奇妙、不配得的怜悯。若主许可,我们就下次再讲。同时,我觉得在这举国哀悼的日子里,以西结书16章依然有许多话要对我们说。因为这段经文描述的情景,与今日的澳大利亚竟有着惊人的相似。“心骄气傲,粮食饱足,大享安逸”:这正是我们的情形,正是我们这些年来的经历。第50节所说,“行可憎的事”,甚至50节末上帝的惩罚,似乎很符合今日澳大利亚的局面。如果说相信耶稣基督的福音,并信靠上帝是至关重要的,(这种信靠表现为遵行上帝诫命),那么在这个哀痛的日子里,关注上帝在以西结书16章中所说的话,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把讲道的主题总结为:为了教导世人,上帝揭露了所多玛罪恶的根源。

  1. 所多玛的罪
  2. 所多玛罪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所多玛罪恶的教训

 1.所多玛的罪

人人都知道所多玛。无论教会内外,所多玛因其同性恋泛滥而臭名昭著,并因淫乱而遭到审判和毁灭。我们的文化里也有“硫磺与火”这个短语;我们知道它和审判、甚至地狱有关。这个短语源自圣经中关于倾覆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描述(创19:24)。关键是:人人都知道所多玛;一提起它,我们就会立即想到淫乱和审判。而这和创世记19章的画面十分吻合。

弟兄姐妹们,正是这个事实使得经文的内容如此震撼人心。耶和华在这里提到所多玛,在50节的末尾也提到了它的审判,然而当谈到它的罪时,却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截然不同。祂并没有说到同性恋或淫乱,反而提到“心骄气傲,粮食饱足,大享安逸”,还提到了拒绝扶助穷乏人以及“行可憎的事”。我们必须知道为何上帝没有在这里提到性变态,反而提到了所多玛的这些相关属性。

上帝形容所多玛的第一个词是“心骄气傲(pride)”。这个词在希伯来原文中,圣经多次使用它来描述上帝,(当用来描述上帝时,)中文译为“威严”(英译为:greatness or majesty )。上帝为其选民从红海中开道路,以色列人穿过后,就唱了一首歌,其中一句唱到:“你大发威严,推翻那些起来攻击你的”(出15:7)。“威严”:在希伯来文中,这个词和我们今天这段经文里的“心骄气傲”是同一个词。诗人说“耶和华作王。他以威严为衣穿上。”(诗93:1)在希伯来文中是同一个词。我们知道:“威严”刻画了上帝的属性,表达了祂的神性,即祂在万有之上。

那么,上帝在经文中提到所多玛时使用了这个词。也就是说:上帝指出所多玛把本属上帝的属性加在自己身上!确切地说,就是这座城把自己摆在最高位置上,因此不听任何人的训诲;心怀自以为是的态度,以为自己最清楚什么是好行为,是合乎标准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发现这个词十分恰当地描述了大多数澳大利亚人回应上帝的方式。作为一个国家,澳大利亚的表现,就好像天堂里没有造物主,没有教导受造物该如何生活、并制定是非标准。尽管耶和华上帝在祂的话里清楚地吩咐,性关系只能发生在婚姻内(婚前或婚外都不可以),澳大利亚的社会却宽恕淫行。尽管耶和华在祂的话里清楚地指责同性恋是可憎的事,澳大利亚社会却忽视上帝对该行为的指责——最近西澳大利亚法律的修改可以为证。尽管耶和华在祂的话里清楚明白地吩咐不可杀人,每年我国却有成百上千未出生的婴儿被杀。是的,这是全然邪恶,全然罪恶的,但是,弟兄姐妹们,它的根源却是出于骄傲的灵,自以为在我们之上没有上帝,因此就自定行为标准。

耶和华形容所多玛的第二个词是“粮食饱足”。在创世记13章,上帝通过亚伯拉罕和罗得的对话为我们阐明了这个词的要点。回想当时罗得和亚伯兰的牧人相争,亚伯兰就向罗得提议二人分开。我们来看对所多玛的描写:“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因此罗得决定在那些平原上定居,住在所多玛(创13:10)。那地如同“耶和华的园子”;那就像天堂——它是如此富饶,如此华贵!“粮食饱足”、繁荣:所多玛供应繁荣富饶、安逸舒适的生活——真可谓是人间天堂!这来自上帝的祝福——所有受造物的依靠——,真是何等美好的恩典啊!

我们再次意识到,“粮食饱足”这个词十分恰当地描绘了我们这片土地今日的光景。我们不仅有食物丰富的超级市场,也有豪华奢侈的住家——适合各种气候、各种活动的衣服、厨房用具、娱乐设施、小汽车、大蓬车和游船。粮食饱足:按其旨意赐给人食物的上帝,赐给了我们澳大利亚人如此丰富的物质财富!

耶和华形容所多玛的第三个词是“大享安逸”,或更好地翻译为“富足的安逸”。关键是所多玛人没有任何值得忧虑的事。他们繁荣安逸,因此当他们享受上帝所赐的丰盛食物时,他们大可无忧无虑。工作与休闲、汗水与啤酒、严肃与欢乐都搭配得当,真是无忧无虑的享受生活。澳大利亚人也是如此。

说完所多玛的三个属性“心骄气傲,粮食饱足,大享安逸之后,耶和华提出了第四个属性,而这次不是主动式。上帝在49节末说:“并没有扶助困苦和穷乏人的手。”耶和华说的“困苦和穷乏人”不单指社会上那些一无所有、穷困潦倒的人。首先,“困苦”这个词在这里是指那些有残疾或不幸的人,包括那些需要社会保护的人。那么在此我们可能会想到人们是如何对待陌生人、旅居者。我想到那天晚上来到所多玛的两位天使。那城里的人没有接待他们过夜;唯独罗得这位新移民接待了他们。然而当夜幕降临时,城里的人围住罗得的房子,向他索要那两个人(创19)。从他们拒绝接待客人,可以看出耶和华在经文中所描述的这种态度:他们没有扶助困苦和穷乏人的手。他们没有扶持援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反而虐待弱者——由此可看出他们极度缺乏对邻舍的爱,也同样极度地自我中心,醉心于满足自己的欲望。

正如耶和华在50节一开始所说的,他们的表现说明他们很“狂傲”。此处的关键是他们过多地考虑自己,只为自己着想,认为别人的存在都只是为了他们自己。

上帝责备所多玛的最后一项,就是祂在50节所说的“在我面前行可憎的事”。 “可憎的事”在这里特指他们淫乱的罪,将自己私欲的满足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耶和华在50节末描述了所多玛罪行的结果:“我看见便将她们除掉。”我们可以从创19中了解详情。城内罪恶的声音在耶和华面前甚大(13节),因此上帝“将硫磺与火,从天上耶和华那里,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24节),将这二城从地上除灭。

在进入下一个要点之前,我要你们注意上帝描述所多玛的方式。为什么,我问,为什么耶和华不直接提出所多玛的罪,就是我们都知道的“行可憎的事”:同性恋?为什么在提到她败坏的性道德前,要先说她的骄傲、粮食饱足和富足的安逸,甚至提到她拒绝扶助穷困潦倒的人?弟兄姐妹们,答案是所多玛行可憎之事的根源就在于她的态度,因此道德败坏就是她骄傲的产物。这就是我们的第二点:

2.所多玛罪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粮食饱足”是上帝所赐的美好祝福。事实上,当耶和华讲到祂的百姓以色列只要遵守圣约,就得富足时,已经详细地承诺了这个应许(利26:5)。上帝在这段经文中提到“富足的安逸”也是如此;它同样是上帝对以色列的应许,只要他们遵守圣约(利26:5)。但愿任何人都不会羡慕所多玛人的繁荣与安逸。

所多玛人高抬自己,将上帝的威严与尊荣归于自己,于是他们拒绝遵行上帝的训诲;他们把自己看为最高,因此就自己设定是非标准。现在,如果你把这种心态和“粮食饱足”合在一起,你会得出什么结果呢?得到的就是强烈的物质占有欲。物质富足,“粮食饱足”,我再说一次,这是祝福。但是当上帝赐下物质富足时,耶和华要人们明白他们享用的是祂的产业,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耶和华”(诗24:1)。其中的意思很明确:人们应当使用这些物质财富来建造上帝的国,并荣耀祂的名。然而人一旦变得骄傲,把自己当成上帝,以致服事自己,并自定行为标准时,就会滥用上帝所赐的“粮食饱足”。因为没有将物质的繁荣为上帝使用,而是为己所用,为了自己的享乐,为了自己的舒适,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就是唯物主义。

所多玛享用的“富足的安逸”也是如此。富足的安逸本是美好的祝福。保罗甚至吩咐提摩太如此祷告“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使我们可以……平安无事的度日”(提前2:2),也就是这里所说的安逸生活。但同样,如果你是带着骄傲的态度,把自己当成上帝,以致自定律法并寻求自己的利益,那么你就滥用了上帝所赐的平安与安逸——不是为建造上帝的国而使用这份安逸,而是为了你自己。如果上帝还赐下物质繁荣,那么堕落的人们自然会变本加厉地利用这份安逸来加添他们的个人财富、舒适与享乐。

弟兄姐妹们,你们看到49节提到的三种特性之间的联系吗?对谦卑者而言,他们将自己置于上帝之下,那么粮食饱足和富足的安逸就是美好的祝福——不仅可以享受,还可以用于建造上帝的国度。但对骄傲的人而言,就是那些自以为高高在上的人,粮食饱足和富足安逸就是危险的组合,它如同一个温床,会促使个人与生俱来的享乐欲望不断滋长。

这正是我国最近几年来所发生的事。这里没有对上帝的顺服,取而代之的是骄傲,以自己为上帝,设定自己的行为标准。耶和华赐给我们饱足的粮食和富足的安逸。骄傲、物质繁荣和安逸,这三者的组合造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文化:澳大利亚人有的是机会过放纵情欲的生活,享受舒适和奢侈,可以游览异国风景,可以放荡淫乱。如北桥,库塔,君王十字区:那里随处可见这种败坏。

现在让我们进一步看看。这种利己主义是否能产生对困苦和穷乏人必要的舍己精神?让我们开诚布公的说吧。如果我自以为是上帝,设定一套自己的行为标准,并滥用上帝所赐的物质繁荣与安逸,打造自己的王国,满足个人欲望,那么我必然会把穷人和有需要的人看作是讨厌鬼、麻烦事,绝不会帮助他们,而是不顾他们的需要,把他们赶走。

可悲的是,这种结果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比比皆是。我们的粮食饱足和富足安逸使我国成为全世界数百万赤贫人口的向往之地,是的,他们自己没有未来,他们的孩子也没有。然而我国每年只愿意接纳几千名难民——为什么会这么少?——因为如果接受过多的难民,我们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同样,我国数以千计的胎儿被杀,因为这些未出生的婴儿是多余的,对怀孕的母亲和应当负责的父亲而言,这些婴儿是自由和舒适的威胁。

然而忽视困苦和穷乏人不是这种骄傲-富足-安逸组合的唯一产物。骄傲-富足-安逸的组合也必然导致各种淫乱的行为。这是合乎逻辑的:如果你的世界只有你,同时你用上帝所赐的丰富物质来满足你自己的欲望,那么当你面对性饥渴时,又怎么会突然否定自我的观念呢?!由骄傲开始的循环,其恶果就是满足各自的欲望。

但请注意:上帝的威严和至高虽然被人忽视,被人妄自称为己有,祂却依然是威严且至高的上帝。耶和华突然临到繁荣但放荡的所多玛,将它毁灭,就证明了这个事实。50节:“我看见便将她们除掉。”这就是指在宴乐中临到所多玛人身上的硫磺与火。请注意耶和华使用“便”(英译为therefore:因此)这个字。就是说:上帝把一个逻辑的关系放在沉迷于罪中的人和招致上帝的审判之间。所多玛尝到了这种关系的后果。那么澳大利亚又岂能逃脱?!事实上,历代以来我们都已听过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救赎之恩,却拒绝了福音。那么,澳大利亚所受的岂不比所多玛更糟吗?(参阅太11:23)。我们务必要为自己的骄傲悔改——所以,也当为我们的利己主义悔改,因它导致我们不顾弱势群体和贫困的人,以及性关系上的道德败坏。别忘了,坐在最高位置上的不是人类,而是上帝。同时上帝已经赐下祂的独生子,为所有相信祂的人赎罪——不论那些罪的本质是什么!骄傲、自私、不理会世上的穷乏人、杀害手无寸铁的婴孩、生活淫乱:只要相信耶稣基督,上帝都完全赦免。愿上周的恐怖事件能使我们所有的人在公义的上帝面前悔改!

让我们来看第三点:

3.所多玛罪恶的教训

我已充分地解释了49和50节的经句,但还未谈到它们的上下文。若是主的意愿,下次我会再详细讲解。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说,以西结必须谈到所多玛的这些罪行,与被掳到巴比伦的以色列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什么?——因为所多玛可被看作是被掳者的镜子,让他们能看清自己的罪。正如整章清楚表达的,这些以色列人虽是上帝圣约的选民!却因纵容最初同样的态度,而犯了同样的罪。

我说的是:同样的罪。我们是否明白耶路撒冷和所多玛犯了同样的罪呢?不能,弟兄姐妹们,从表面上看,耶路撒冷远不及所多玛的行为那样令人厌恶,至少在圣经中,我们没有看到耶路撒冷的民要求过夜的陌生人跟他们发生同性恋的关系(创19:5)。然而耶和华在52节中却说耶路撒冷的罪行更甚,弟兄姐妹们,这是因为耶路撒冷在领受了福音的丰盛之后,竟然还和所多玛一样有着相同的罪根!而这个罪根就是他们的骄傲,他们高抬自己,把自己当成上帝,因而自己设立行为标准。于是他们利用自己的繁荣安逸来服事其它假上帝——而没有为他们丰富的物质和安逸的生活向上帝献上感恩,这本是上帝在祂的圣约之爱里赐给他们的恩典。他们为自己忙碌,为了自私的享乐而滥用上帝的恩典,于是他们厌弃困苦人;先知们岂不是多次谴责以色列忽视困苦人,掠夺穷乏人吗?!

弟兄姐妹们,这个情况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我们这些属上帝的儿女今日的光景。上帝的恩典之约属于我们,上帝的福音传给我们,又给了我们内容丰富的信条和以神为本的学校。我们何等富有!因此这个问题很沉重: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是如何使用我国特有的丰盛:“粮食饱足”和“富足的安逸”?我们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愿望而使用它们,还是为了他人的利益?问题是:我们追求繁荣安逸的心态是什么?是舍己谦卑的心态,寻求如何善用这些繁荣和安逸来造福那些不及我们的人吗?还是持着这样的心态:我们就是为繁荣安逸而努力,它是我们的,因此我们可以迎合自己贪图安逸的欲望,满足拥有一套更好的房子的渴望,买最新的玩具给自己和孩子们,好在闲暇时刺激我们的肾上腺素?用经文的话说,就是:我们是否把扶助穷乏人——无论国内外——看作是自己的事,还是认为那是个麻烦,是满足我们个人舒适和需要的威胁呢?

在我们明白经文中所谈的这种相互联系之后,会发现这个问题很重要,弟兄姐妹们,相当重要。因为如果我们自己设定使用金钱的标准,那么,不用多久,我们就会自行设定性方面的标准,不过是时间问题——然后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就会像所多玛一样沉迷于同样的罪中。你看:教会和世界的不同,不在于上帝在经文中提到的最后一个特征:可憎的事,淫乱( 我们或许不像这个世界一样沉迷于淫乱、夜总会);不是的,教会和世界的不同乃在于上帝使用的第一个词“心骄气傲”,在于我们是否宣称自己有权判断是非,或者我们是否完全顺服上帝的训诲。判断我们内心是否被骄傲控制,根据我们如何对待繁荣安逸,也就是说,我们是用繁荣安逸来“扶助困苦人和穷乏人”,还是把社会中的困苦人—国内或国际—当成讨厌的麻烦。

上周的巴厘岛事件是出于创造天地的上帝,这件事在大声呼唤澳大利亚人要悔改。但是,主内亲爱的弟兄姐妹,不单是澳大利亚这个社会需要自我省察。这也是你我个人的需要。我们该如何对待骄傲?请谨记这句箴言:“骄傲在败坏以先”(箴16:18)。

愿上帝在巴厘岛的作为,能在澳大利亚结果累累,免得更重的灾难临到我们。

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