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华人基督徒网络团契
证道类型 经文证道
圣经书卷 彼得前书
阅读经文 彼得前书1:1-12
证道经文 彼得前书1:3

主耶稣基督所爱的众弟兄姊妹:

彼得显然是在满心欢喜地颂赞神,我们心里也觉得理当如此,因为我们知道,神是为了他自己的荣耀而造人的。然而,我们屡次经历到生活的艰难,这就使我们无法欣然赞美神。

弟兄姊妹们,事实表明,彼得和这封书信的受书人都清楚地知道,生活充满了艰难。彼得写信的对象是那些“寄居的”(1节),而我们没有人喜欢作寄居的或外来的。除此之外,彼得还在第6节中指出,受书人“在百般的试炼中忧愁”,他在第4章第12节中说得更具体:“亲爱的弟兄啊,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彼得很清楚,这封书信的受书人正在对付生活中的各种艰辛。

尽管如此,彼得却写下了这首对神的颂赞之歌。我们发现处在忧伤和挣扎中的时侯,我们往往难以颂赞神,甚至不愿意,因此我们惊讶于彼得的回应: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彼得写下了这样一首称颂之歌呢?我们可以从这段经文中学到什么呢?

弟兄姊妹们,彼得看生活的眼光比以前更广了。在我们今天所读的经文中,彼得与他的受书人(也包括你我)分享了他的这种看见,好叫我们可以与他一起因颂赞神而欢喜。

对新世界的展望促使彼得高声颂赞神

  1. 受书人的处境
  2. 彼得颂赞神的原因
  3. 劝勉

1. 受书人的处境

我们从第1节中可以得知,彼得与那些“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人分享他颂赞神的激动之情。上述这五个省位于今天的土耳其北部。这一地区人口稀少,不太为人所知,在政治和经济上也都无足轻重。不过,当地的居民已经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很多年了,形成了自己的风俗和口音,并建立了他们自己看重的支派和家庭关系。

我们从圣经之外的资料中得知,罗马皇帝革老丢在这五个省修建了很多城市,又把他帝国里其他地方的居民迁移到那里;也就是说,有些人被迫从自己世代居住的家园连根拔起,迁移到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和庇推尼地区。他们背井离乡,到了一个文化和语言都与家乡不同的陌生环境。

这群离乡背井的人来到这片新的土地上生活,形成了自己种族特有的生活区,并保留他们自己的语言和习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要说,这群有着自己文化背景的人还被分散到整个地区,散居在不同的地方。这样一来,他们就真的变成了寄居者,与当地的人格格不入。

那么,作为寄居者或外来的人,生活在异乡是什么滋味呢?我们在座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加拿大社会的主流人群,不知道身为外来者的滋味。 但是,我们周围有很多新移民,他们的穿着和语言都与加拿大人不同,他们的肤色和宗教信仰,甚至伦理观念,使他们成为加拿大的小众。我们会议论他们,不正眼瞧他们,与他们保持距离。作为外乡人,生活容易吗?毫无疑问,非常不容易。当然,我们也不难理解本地人常常把社区中发生的坏事都归到外乡人的身上,但这样他们就成了一切坏事的替罪羊。所以,作为寄居者,生活很不容易。

我们从第1节中得知,彼得写信给“寄居的”,或如有的译本翻译为“外人”,“外邦人”。他们很有可能是被革老丢皇帝强行分散到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等省的人。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他们就亲自体验了寄居者的滋味。

但是,我们在此要注意,彼得在书信的开头并没有说“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写信给被革老丢流放的人,就是分散在五省中寄居的人”,而是说“被拣选的,寄居的”。这里的关键在于,彼得的读者之所以是“外人”,不是因为革老丢颁布了流放一些人的命令,而是因神要让一些人在耶稣基督里得着救恩的定旨,所以他们在世上成了外人。彼得的读者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就知道在世上作寄居的是什么滋味,但说到底,不是革老丢的命令,而是神的旨意才使受书人成为寄居的。

那么,神拣选的定旨是什么呢?经文第2节说,彼得写信给那些“照父神的先见被拣选”的人。这句话指向了一个事实:因着犯罪堕落,全人类都弃绝了他们的造物主神,与撒但一起背叛了神。耶和华神出于他的怜悯,从撒但的阵营中拯救了一定比例的人。他定意要藉着耶稣基督的救赎宝血,将他所拣选的人从罪和撒但的辖制中解救出来;这些人纵然在伊甸园中弃绝了神,但神却要使他们重新与他和好。神完全没有必要拯救任何人(因为所有人都离弃了他),因此他要拯救一些人完全是出于他的怜悯。另外,他要拯救的是特定的一群人,这也完全是出于他的怜悯。神没有在圣经中写明他要拯救多少人,但毫无疑问,不是所有的人都得救。

彼得书信是写给“照父神的先见被拣选”的人,同时,这群人也是“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这些被拣选的人是寄居者,是外人,这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然而,彼得接着就唱了一首颂赞之歌!为什么在提到他们是寄居者、是外人之后,彼得紧接着就高声颂赞神呢?这些“寄居者”为什么要聆听这样的颂赞呢?

这就把我们带到了第2点:

2. 彼得颂赞神的原因

彼得在证道经文第3节的第二句话里解释了颂赞神的原因,这句话说:“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这里的关键词是“重生”。这个词让我们想到了《海德堡要理问答》主日33 对归正的解释:归正就是旧人死去,活出新人,也就是重生。弟兄姊妹们,当我们在聆听彼得在这一章经文中的教导时,我们的心里真的要记着主日33对归正的这个解释。不过,我们要先听听使徒彼得是怎么说的。

这个译为“重生”的词,在圣经中只出现过两次(第二次是彼得前书第1章第23节,那节经文也依赖于我们今天的证道经文),意思是“再次出生”。我们知道什么是出生,出生就是婴孩不继续待在母腹中,他离开母腹这一狭小的空间,进入充满各种机会的世界。这就是出生,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出生带来了剧烈的变化,如环境的变化、机会的改变、生长方式的变化等,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这一切。我们的出生使我们离开了母腹的限制(不离开母腹,我们最终会因母腹的空间和供给有限而失去生命),使我们有了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给了我们学习爬行、走路和奔跑的空间,也给了我们自由去了解那个更大、更真实的世界,而这一切都是我们在母腹中不能看到的。由此可见,人的出生是一件大事,因为给了我们认识生命的全新角度,使我们看到世界有多大,从此以后,我们的生命不再一样。实际上,我们都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我们出生之后仍像母腹中的胎儿一样生活,那么我们根本就不能存活。

我需要再强调一下这里的重点。对未出生的胎儿来说,世界就是母腹,母腹就是世界,他的这一结论正确吗?胎儿一旦出生,离开了母腹,他就知道世界远比母腹大得多。

所以,彼得对当时的受书人说,神“曾照自己的大怜悯,重生了我们”。可见,当时的受书人已经得了重生。但是,这里的“重生”不是“再进母腹生出来”(那是尼哥底母最初对“重生”的理解)。虽然不是从母腹生出来,却同样令人兴奋、使生命发生改变。更确切地说,就像胎儿的出生使他们离开空间有限、封闭的母腹,进入更让人激动的世界一样, “重生”也慢慢地使他们的眼目不再盯着肉眼所见的这个有限的世界,而是使他们有更大的视角、让他们看到更令人激动的画面。我们的肉眼每天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我们熟悉的这个世界充满了破碎、苦难和眼泪,充满了摩擦,以及与疾病和痛苦的争战,看到的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免不了一死,就连迈克尔•杰克逊都不例外。虽然这个世界比母腹大得多,但说到底,这个世界仍有局限性,包围这个世界的墙垣就是死亡,而我们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离这个墙垣有多近。人类希望不受死亡的辖制,战胜导致死亡的疾病,但我们人做不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有限的,充满了痛苦和沮丧。彼得这封书信的受书人经历了上述的一些局限性,经历了沮丧以及在异国他乡作寄居者的苦楚。

然而,彼得提醒他的读者,他们是神所“拣选的”,神已经“重生”了他们,叫他们有活泼的盼望。彼得说的是什么呢?他是在说,受书人靠着神的恩典已经挣脱了今世有限的空间,进入了前景更美、更广阔的新世界。在这个堕落的世界里,他们快要窒息而死,最终,所有被困在这个有限世界里的人都会死;但他们所要进入的新世界是有盼望、有生命、有无限机会的,是令人激动、可以长进的地方。 为什么这个新世界令人如此激动,又满有活泼的盼望呢?因为它是藉着“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建成的。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时,彼得本人曾彻底绝望过,因为他一直信耶稣是基督,跟随了他三年之久,看他治好了很多病人,又使多人从死里复活、洁净了许多麻风病人;他深信耶稣会除去这个堕落世界里令人痛苦的各种辖制。但是,耶稣却被钉上了十字架,并且死了。当时的彼得显然觉得自己找错了靠山,因为这个世界仍是破碎的、被辖制的,死亡仍然无比真实。

然而,到了复活节那天,那位被门徒们亲手埋葬的耶稣复活并向彼得显现!彼得不得不相信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耶稣基督冲破了死亡的墙垣,扩展了属他的世界。这个不受死亡墙垣局限的新世界是一个更大的世界,是充满各种机会、令人激动的世界。彼得亲眼看见了复活的耶稣,虽然耶稣以肉眼能见的方式在世上显现,但他不受这个世界的局限,因为他满有威荣地升入高天,我们熟知的万有引力也没能拉住他,他驾着祥云进入了神荣耀的同在。因着耶稣基督的复活,彼得得了重生,他的复活打破被死亡拘禁的世界(以及伴随着死亡而来的疾病和痛苦),并进入了新的世界,在那里罪已经被付上了赎价,也不再有罪招所致的咒诅;在那里,人与天上的神和好了,成了属神的人,作他心爱的产业。这个新世界充满了难以想象的可能性和恩惠。作神的儿女、义的后嗣有何等的喜乐啊!请设想一下:尽管你们在地上是寄居者,你们拥有的一切都没有保障,但你们因着神大能的工而得了“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的基业”!这是怎样的未来、怎样的激励!难道我们还将精力放在不能长久的事上吗?放在能被人夺走的事上吗?那将是何等的浪费啊!难道还因为在世上作寄居者多有苦楚而一蹶不振吗?与神在天国中为我们预备的永恒基业相比,这不过是暂时的苦楚。

所有的这一切又把我们带回到在世上作寄居者的问题上。彼得这封书信是写给当时作寄居的或外人的。我们对我们周围的外来人口总会心存怀疑,因此我们也不愿被人看作是“外来的人”。但是,彼得书信的受书人被他们周围的人看作是外来的。为什么呢?弟兄姊妹们,说到底,就是因为他们得了重生,有了活泼的盼望,周围的人却没有像他们一样重生。换句话说,他们周围不信的人还生活在空间狭小、有限的世界里,他们的行为和生长的能力都受到限制,也受到今生破碎、有限的生命的局限;但神所拣选的人已经重生了,进入了不被死亡辖制的世界,因为他们看到了基督从死里复活。选民得以进入的这个世界不用再背负神对罪的审判,因为从死里复活的基督已经胜过了罪,并使罪人与神这位造物主和好了。这个世界被连于天上的神,由天上的神治理,与天上的神和好了,因而远超过他们邻舍所认识到的被罪和死辖制着的世界。

但是,若这些基督徒对现实的认识更深,若他们的世界里有非信徒想都想不到的天堂和父神,那么他们就应该有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在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有这种世界观的人相信神是真实的,也因此相信他们安稳在这位至高神天父的手中。有这种世界观的人相信物质财富和身体健康不是人生的全部,因为新耶路撒冷的到来,物质财富和身体健康都将成为过去。因此,有着更大的世界观、不受有限世界局限的神的儿女,其思维方式不同于世人,他们为之兴奋的是永恒的事,他们梦想着的是更伟大的事;而这种不同甚至让没有,或者还没有重生的人,也就是那些仍被这个有限的世界拘禁着的人,注意到了。他们看你们如外人,好像外星人一样。他们没有全错!神的选民知道他们生命的中心在天上,那里有复活的基督坐在宝座上掌管这个可见的世界和不可见的世界。因此,神的儿女拒绝被这个破碎、有限的世界所捆绑。

难怪彼得能高声颂赞神。我们能不受我们出生所进入的这个世界的限制,得以看到死亡墙垣之外的更宽广、更有盼望的世界,这是多么大的特权啊!这位神要将这一特权赐给罪人,要开他们的眼睛,让他们看到这一事实,要赐下他的爱子,使罪人得释放。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位神啊,愿颂赞归于他!这位神要将重生的特权赐给我,使我有活泼的盼望,使我承受不能朽坏的永恒基业。这是多么配得称颂的一位神啊,愿颂赞归于他!难怪彼得听到这些蒙拣选的寄居者的消息,就颂赞他。彼得希望这些信徒和他一起颂赞这位神。

这样,我们来到了第三点:

3.劝勉

弟兄姊妹们,对于彼得的这种对生命的态度,彼得书信的受书人应当作出怎样的回应呢?我们又该怎样回应呢?

很简单。一个孩子会怎样对自己的出生作出什么反应呢?他会否认自己已经出生的事实,假装还活在舒舒服服地住了好几个月却有各种限制的母腹中吗?如果真是如此,他就不必出生了。已经出生的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学着热爱生活,学习奔跑,学习探索和享受,学习颂赞那位创造生命并使自己有机会享受离开母腹生活的神。你不必命令孩子学习热爱并享受生活,因为孩子喜欢摆在他面前的这些特权和机会。

论到神对我们的重生之工,岂不更是如此吗?我们还要像在母腹中一样行事吗?还要活得好像生命就只是我们眼见的这个有限的世界,就只是新闻报道所反映的那个破碎、痛苦、有限的生命吗?我们难道还没有认识到那个更大的世界吗?那里有更多的机会、更广的视野、更长久的生命。我们难道还没有认识到我们与神和好,他为我们预备了我们今生得不到的荣耀和永恒的基业吗?如果我们认识到了这一切,我们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周围的人也会注意到,我们的眼目并没有定睛在这有限的地上,而是在我们的救赎主基督所在的天上。他们觉得我们很奇怪,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已经得到了上好的福分,我们的结局不是坟墓,而是与至高的真神同在。

在世上作寄居者还让你很不舒服吗?完全不是。恰恰相反,与彼得一起颂赞神吧!因为神赐给了我们截然不同的特权,他从终必朽坏的世界中拣选了我们,赐给我们一个全新更美的世界,这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这是怎样伟大的一位神啊,因他为罪人预备了如此有盼望的未来!

弟兄姊妹们,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于别人看你为异类,你是泰然处之呢,还是觉得尴尬?让我换一种问法:你会不会因为自己不像周围成千上万的人一样受这个有限世界的辖制,而觉得自己怪怪的呢?你已经重生了,得了新生命,与神和好了,成了永生的后嗣。亲爱的弟兄姊妹,要知道,神拣选我们归他自己、使我们重生,绝不是为了使我们觉得羞愧,而是使我们有理由与彼得一起颂赞神:“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3节)既然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对世人假装我们与他们没有分别。说实话,像世人那样穿衣打扮,像我们周围没有重生的人那样说话行事,对我们而言其实是愚拙的、致命的。让我们像彼得那样,说 “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