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华人基督徒网络团契
证道类型 经文证道
证道经文 马太福音5:5

我主耶稣基督所爱的弟兄姊妹们:

在我们今天的证道经文中,主耶稣基督说,温柔的人“必承受地土”。他说:“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今天我证道的主题,正如我们证道经文中所写的,是:

主耶稣基督教导他的门徒,温柔的人必承受地土

  1. 怎样承受地土?
  2. 以怎样的温柔承受地土?

1.怎样承受地土?

耶稣基督的这个应许具有旧约的背景,我们可以从今天的阅读经文中看到这一点。诗篇37:11说:“谦卑人必承受地土……”诗篇37五次提到承受地土。其中第9节说:“惟有等候耶和华的,必承受地土。”第22节说:“蒙耶和华赐福的,必承受地土。”第29节说:“义人必承受地土……”第34节告诉我们:“你当等候耶和华,遵守他的道,他就抬举你,是你承受地土。”主在这里(登山宝训中)引用的是第11节:“谦卑人必承受地土。”即他所说的:“温柔的人……必承受地土。”

这话是对你说的吗?“承受地土”的应许是对你说吗?这个应许对你们当中的某些人可能比对其他人更有意义。如果你是住在城市的公寓里,或者租住在单元楼中,这个应许当然可能是对你说的——你自己的名下有地业,这个应许对你而言意义重大,不是吗?

如果你住在乡村、农场或者一英亩的土地上,或者你在城里有自己的住所,有草地、灌木、花丛、树木,那么“承受地土”的应许对你也许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毕竟,你已经拥有了一块地。那么主的这个应许是否也是对你说的呢?这应许应该是对我们每个人说的。因为主耶稣说的不仅仅是建筑用地,也不仅仅是一块一英亩的土地,我们应当明白主应许的是什么。主说,温柔的人有福了,他们必承受地土,这里所说的“地土”是所有的地土。全世界都将是他们的。

我们首先要弄清“地”意味着什么,看看关于 “地”和“地土”圣经是如何说的。关于“地”,有一个我们必须明白的原则:地是圣约中主要的祝福之一。神曾应许把地赐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也曾应许把地赐给以色列民。神将他们从为奴之家领出来,带他们进入流奶与蜜之地。如果他们继续服事神,他们就会在神赐他们的那地上安然居住、繁荣兴旺。我们每个主日早晨都会听到十诫中的第五条诫命说:“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尊重一切掌权的,心存温柔谦卑,好叫你在所承受的产业上日子长久;不如此行的人将会失去他们所有的的产业。想抓住一切的反要失去一切。这条原则若运用到与“土地”相关的事上就是攫取土地的,反而会失去土地,失去他们在世上的居所。骄傲自高的人会失去一切。

我们也在路加福音12章(13-21节)中看到一个关于财主的比喻。他是一个勤劳的财主,田产丰盛。他靠自己的聪明计划、推进、开拓他的事业。他的收成太大,以至于仓房都容不下了,所以,他建了更大的仓房来收藏他的出产。他占着这一切不肯放手都是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一点也没有分给穷人。他仓房充盈,却心灵空虚;他物质富足,却灵性失丧。他认为所有的一切,“我的财物、我的仓房、我的出产”,甚至“我的灵魂”,都是属于他自己的!他的生命是封闭的,他认为自己应该享受更多的假日,有一个安逸的退休生活。

今天,很多人也这样想:你要筹划自己的前途,把钱存起来,不与别人分享,因为明天没有人会照顾你。这种想法是很能蛊惑人心的。当然,为将来做打算,对自己负责是基督徒生活的一部分,但我们必须始终承认,神是看顾我们的那一位,他也能随时取走我们的灵魂。

这个财主悠然自得地坐着,说:“看哪,我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但是耶和华神称他为无知的人。一天晚上,当他正将最后一点田产收存到巨大的仓房里时,他失去了在地上的位置——他死了。无知的人哪,神要你的灵魂!这位财主没有认真对待过神,也没有留意过主的呼召,他企图靠自己积累财富。然而,凡抓取的人必丧失一切。

相反,凡耐心等候主,两手空空地来到他面前,凭信心仰望他的人,就会得到一切。他们必承受地土,在地上有属于自己的地方。想想亚伯拉罕,当他和罗得分地的时候,他让晚辈先挑;当罗得选择了最好的土地时,他毫无怨言地接受了。再看摩西,他被称作是世上最谦和的人,从不争名夺利。他有很好的未来,曾拥有埃及的一切财富,学了埃及一切的学问,但是他在神面前谦卑自己,顺服神的旨意。还有大卫,他知道自己将要做王——他已经蒙神拣选、受神膏立,但是却没有出手攻击疯狂的扫罗王。再看耶利米,他蒙召宣讲真理——那是不受欢迎的信息,其他的“先知”都在讲宽慰人的话:平安!平安!其实并没有平安。他尝尽了苦涩、孤独、逼迫,但是他还继续传讲这个信息。圣经中这样的人物举不胜举,比如司提反,保罗。

温柔的人有福了!有谁曾听过这样的道理?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出了这一出人意料的道理,他把世上的事翻转了过来。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点——虚心的人能得着天国,哀恸的人必得安慰。现在,是温柔谦卑的人能承受地土,而不是坚持自己利益的人,或者贪得无厌、惟利是图的人能承受地土。

圣经中记载的历史告诉我们,凡紧紧抓住土地或者属世之物的人,必将失去一切。早在亚当的身上,我们就看到这一点。神给亚当、夏娃造了一座美丽的园子——伊甸园,让他们居住其中。神说,亚当、夏娃,这地、这园子是给你们的。它属于你们。你们要修理看守,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们可以随意吃,只有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不可吃,也不可摸!但是他们做了什么?他们伸手偷了属于神的东西。亚当和夏娃想抓更多属世之物,但是他们失败了,神把他们逐出了伊甸园,并且拦阻了他们回伊甸园的路。

我们在建造巴别塔这件事上看到了同一原则。神已经吩咐世人要分散在全地上,开发、治理这地,但是人却不听从。他们对于这地以及如何治理这地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说:“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为要传扬我们的名。”他们紧紧地抓住属世之物,完全无视全地都是属于神的这一事实。他们没有分散在各地,为神治理这地,反而造大城,立高塔,试图以此来显示这地是他们的。他们最终也失败了。神将他们分开,并且胜过了他们;神变乱了他们的口音,把他们分散到了全地。

随后,在创世记12章,神从吾珥地呼召了一个名叫亚伯兰的人。神说:“跟从我。我要让你看见我将赐给你后裔的那地。”他应许亚伯兰,要使他成为多国的父;以色列将要从亚伯兰而出。神要把迦南地赐给以色列,就是亚伯兰的子孙。亚伯兰凭着信心跟从了神。他以寄居者的身份住在迦南地,没有得着那地,但是他相信神的应许。他的儿子以撒和孙子雅各也住在迦南地,却从来都不曾拥有这地,然而他们始终相信神会把这地赐给他们的后裔。直到大约400年之后,在摩西和约书亚的带领下,亚伯拉罕的后裔才终于得了应许之地为业。凭着信心,他们走过红海,趟过约旦河;凭着信心,他们使耶利哥城墙塌陷了;凭着信心,他们征服了应许之地。他们进入那地,唯独因着信;他们继续享用那地,也单单因着信。

但是问题从此开始了。百姓一将神,这地真正的主人抛诸脑后,忘记他们住在这地单单是因着神的恩典,他们一以为自己拥有这地,对这地有支配权,他们马上就失败了。他们落到了邻邦敌国的统治之下。更糟的是,他们最终被掳离开了那地,先是流落到亚述(北方以色列国被亚述所灭),然后被掳到巴比伦(南方犹大国被巴比伦所灭)。他们失去了应许之地,失去了在地上的落脚之处。

人的问题和错误在于他总想抓取、获得不属于他的东西。他的罪就是偷窃属神的东西,他自高自大,自以为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但这恰恰是人失败的原因。那些紧抓不放的人,那些巧取豪夺的人,被赶出那地。人,就其天性来说,是虚空、自私、狂傲的。他抓住不放,想要攫取不属于自己的,来建立自己的王国。但是,主却说,温柔的人必承受地土。

2.以怎样的温柔承受地土?

那么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温柔来承受地土呢?有些译本说“温和”、“柔和”(gentle)的人要承受地土。但是我们不能将“温柔”和“软弱”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主并不是说软弱的人和受压迫的人会自然而然得到神的祝福。温柔的人不是因为他们一无所有、无可奈何才顺服的。我们不应该认为温柔谦卑的人生性软弱,他们并不是被冷落、受惊吓的人,他们也不是胆小怕事的好好先生。温柔谦卑不是没有骨气,它不是唯唯诺诺之人的特点。不是的!谦卑温柔是面对挑衅时选择顺服,是宁愿忍受伤害,也不愿制造伤害。

从力量的角度来说,柔和谦卑与力量、能力的强大是和谐共存的。但是,一个温柔的人无论力量是强是弱,都心存谦卑,真正依靠神。真正的温柔是属灵强者的一种品质;是那些可以坚持自己的利益却不选择那样做的人的品质。教会中那些蒙福的强者,是虽然很有能力,却不去操纵掌权的人。自作主张、按自己的方式行事,并不是基督徒的美德。基督徒应该积极投身于低微的服事中。温柔的人绝不参与只有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活动。

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白,我们的信仰不是病人和弱者的拐杖,也不是思想混乱者的护栏,更不是弥补人们某方面缺失的替代品。主耶稣的这个祝福不是对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或没有骨气之人的溢美之词。主不是说“只有懦弱的人才能居首位”。不是!主是说那些在生活中将他人放在首位的人将得到圣约的祝福。那些要求自己权利的人不是温柔谦卑的。相反,温柔谦卑的人关注的是自己当尽的本分。

温柔谦卑的人不过分关注自己,而是在神面前尽自己的本分,完成他们在地上的使命。正如主稍后在登山宝训中所说的那样: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你只管尽自己的本分,神会看顾其它的一切。

还有一件事情需要注意。温柔的人“承受”地土。他们不是“赚得”地土,而是领受神所赐的礼物。那些喜欢“抓取”的人,他们自以为自己所拥有的都是挣来的,自认为他们占有了这些财产,而实际上却是这些财产占有了他们。他们就像那个无知的财主一样,自认为拥有财产,可以控制这些财产,但事实上是他的财产占有了他,控制了他。《幸存者》、《最弱一环》、《超级赛事》这些热门节目与谦卑温柔无关,而是鼓吹自我主张、出人头地的文化的反映。彼得前书3:4这样写道:“(你们做妻子的)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神面前是极宝贵的。”妻子们在他们的婚姻中必须表现出这样的温柔,表现出对自我主张的否定。这与今天世俗的教导完全相反,因为世俗的教导是女人要有主见。但是彼得受圣灵的感动说:不对!婚姻中的温柔是女人的装饰,在神眼中是宝贵的!

保罗告诉教会,也是告诉丈夫们:“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这里,又出现“温柔”这个词。他接着写道:“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这就是说,如果神的灵已经赐给你新生命,你就应该活出新生命的样式。你要让人们从你的生命中看到这些果子。不只做妻子的要这样做,我们每个人都当如此。这些果子之一就是“温柔”,耶稣基督的温柔。在马太福音11:28-29,主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里用的“柔和谦卑”和我们证道经文中的“温柔”又是同一个词。“我心里柔和谦卑。”(太11:29)面对讥笑辱骂,他不还口,不为自己辩护;当他的朋友纷纷背叛他,从他身边逃走的时候,他一句斥责的话也没有说;彼得不认他,他却恢复了彼得的职分,让他继续跟随自己;犹大以亲嘴的方式出卖他,他称犹大为朋友。这一切都显出了他的温柔。

但是,耶稣不是一个软弱胆小的人。当他看到有人受压制的时候,他就勇敢地站出来;当门徒阻止小孩子来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很生气;他赶出了在圣殿兑换银钱的人;他曾称在彼得背后阻止他受难的那恶者为撒旦。这个温柔的人有一颗温柔的心,因为他信靠神。他把他自己、他的生命都交托给了神。但是这个温柔的人却有着极大的力量,甚至能爱他的仇敌,而不是报复他们。为了保护别人,他勇敢地站出来。耶稣是一位完全与众不同的人:他是永生神的儿子,只是以人子耶稣的身份来到世上,他柔和谦卑,他一无所有,甘愿接受贫穷。作为永生神的儿子,他拥有一切,却放弃了一切,从而变得贫穷:他出生的时候连栖身之地都没有;当他还是婴孩时,他的父母就不得不逃离应许之地。

后来公开传道的时候,他没有一个可以称为“家”的地方,还不如狐狸和天上的飞鸟,狐狸有洞,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但是他却甘愿身处这样的环境:无家可归,更不要说有地业了。

主耶稣是温柔谦卑的典范,尤其是在他受审的时候。那时,他没有软弱,他满有威荣地站在公会、希律和彼拉多面前,没有宣称本属他的权利;当门徒要保护他时,他说他可以叫十二营多的天使来,但是他没有这么做;当那些乌合之众来拿他时,他交出了自己,这些人全都退后了,而且退后了两次,但是他还是甘愿跟他们走。在这一幕幕中,耶稣彰显了他的权能,但他的温柔更胜一筹。他受审时表现十分镇定,这种镇定出于不靠自作主张显出自己的刚强。“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彼前2:23)这不是软弱,这是温柔!

耶稣甚至舍弃了自己在地上的位置。他的衣物被人夺走,毫不夸张地说,他连立足的地方都没有给自己留下——他被钉十字架,并高高悬挂在地面之上。在这世上,他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

耶稣基督为什么这么做?他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位置?他无家可归,为的是给我们一个家;他没有给自己留下立足之地,为的是我们能有立足的地方;他在世上没有容身之处,为的是我们能在世上容身。

耶稣为人的罪而死,但是他从死里复活,升到了天上,完美地成就了善工。父神把万有都给了他的独生子作为奖赏。耶稣基督现在是万有的大君王,他统管天上和地下的一切。他从权柄能力之所在将地方赐给他的百姓,他所赐的是宽阔美好之地,是在天上为我们存留的基业。

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在今生拥有的不多;有时候,神的百姓还在为基本生活需要而奋斗;有时候因为信仰的缘故,他们在地上的财产会被没收,有人甚至可能失去生命。所以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耶稣基督所赐的礼物,我们没有资格对神的赐福提出任何要求。但是我们的确知道,我们将要领受并且正在领受的,不仅是基督属灵的恩赐,同时还有物质的恩赐,即神给我们的今生的祝福,比如食物、衣服、温暖的家和家庭生活。

使徒保罗教导我们当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就是柔和谦卑的心和温柔的态度。保罗在腓立比书2章中写道,我们要彼此意念相同,以基督的心为心,这心乃是他放在我们里面的。我们要效法基督,他舍弃自己的荣耀和权利,为了我们的缘故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他自己卑微,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如今,他已经被升为至高,以致我们能从他那里领受一切。

神的百姓应该怀着信心和感恩领受一切。基督赐给信徒地方,一块可以在其上站立的土地。他今天已经赐给他们地方,使他们能活着来称颂和荣耀他的名,他赐给他们地方,使他们能来敬拜他、服事他。

但是,从今天信徒在耶稣基督里所拥有的这个地方、这块土地,我们盼望更美的属天的家园,我们寻求自己的国度,就是新天新地,公义永远的居所。希伯来书11章讲述了那些信心伟人,他们都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们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不以他们为耻,他已经为他们——谦卑的人、温柔的人预备了一座城,那就是新耶路撒冷。

你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更美的家乡、这个新天新地呢?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信耶稣基督,以温柔的心接受白白的恩典,不是靠抓取或自己做主,而是靠谦卑顺服。那些苛刻、吝啬的人,不以温柔待妻儿和邻舍的人要当心了!那些凡事先抓、先求自己利益的人要当心了!复仇心重,睚眦必报的人要当心了!为遇见无知的人而心怀怒气不能自控的人要当心了!如果你是这种人,那么你就不能承受地土。如果你为自己缺乏温柔找藉口说“对不起,我就是这样的!”,那你要小心了!

温柔的人必承受地土,他必因信耶稣基督而承受地土。基督死的时候虽然无家可归,但是他却胜过死亡的权势,从坟墓里复活了;他升到天上,坐在神的右边;如今他是万有的主宰和大君王,父已经把万有都赐给了他,万有都是他的。但是他要与他的百姓分享他所承受的一切产业。你当两手空空地来到他面前。那些抓取不放的人、那些企图靠自己的力量装满双手的人,要两手空空地被打发走。那些怀着信心、两手空空、温柔谦卑地来到基督面前的人,将要承受一切产业。

温柔谦卑是真实地看待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把一切都交在神的手中——我们自己、我们的权利、我们的理想和事业、我们的前途。如果我们感到自己正遭受不公正的对待,我们就更应该如此。记住主说的话:“伸冤在我,我必报应。”面对不公正的对待,我们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然后我们会看到,温柔谦卑是圣灵的恩赐,我们可以祷告求神将这恩赐给我们。祷告时我们必须把自己交给神,慢慢地让基督的温柔进入我们里面。其次,我们必须与主耶稣同负一轭。他的轭是容易的,他的担子是轻省的,他心里柔和谦卑。如果我们与他同负一轭,我们就会学着温柔。第三,我们必须看到,八福是一步步展开的。使我们变得温柔的三部曲是这样的:第一步是虚心(即灵性的贫穷),这是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在神面前没有什么可夸口的,我们亏欠了神,我们需要神。第二步是哀恸,我们为自己灵性的贫穷而哀恸。当我们看清这些都是负面的状态时,温柔谦卑就由此产生了。温柔是由灵性的贫穷和为罪忧伤痛悔而引发的,当然,它们都是圣灵所赐的,所以,基督徒没有理由不温柔谦卑。不信基督的人,他无法帮助自己,那是人的骄傲占了上风。但是如果我们宣称自己有圣灵——每个基督徒都宣称自己有圣灵,那么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不温柔,因为温柔是圣灵所结的果子。

我们或许会说:“是的,我现在明白了。但是我怎么知道自己有真正的温柔呢?什么时候我才能知道我有了真正的温柔呢?”关于“温柔”这一“福”(“八福”之一)有人这样写道:试验我们是否温柔的标准不在于我们能不能承认自己是可怜可悲的罪人,而在于当有人称我们为“无耻的罪人”时,我们作何反应。

温柔不是有礼貌,也不是在社交场合举止优雅,光有礼貌是不够的。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表现出真基督徒的温柔来。不要看别人是否温柔,而要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中努力地活出温柔,我们每个人都要如此。

只有这样,基督的灵才能被彰显出来,也能彰显在在座的弟兄姊妹身上。让我们都谦卑自己,承认自己的羞愧,不仅因为我们身量渺小,也为我们生命的不完全和心灵的骄傲。让我们治死自己的老我——它是我们一切问题的根源,好叫那位用自己的宝血买赎我们的救主完全地拥有我们,并使我们结出圣灵的果子——温柔。

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