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华人基督徒网络团契

一、圣经为自己说话

人们阅读圣经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一种特别的阅读方法就是在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的过程中做相应的统计。最后可以算出:圣经共有3,500,000个字母,770,000个单词,“Lord”一词出现了6,855次(以上皆按英文圣经,译者注),以及其他相关的数据。

当然,这只是读圣经的方法之一,但我们并不推荐这种阅读方法。圣经既不是谜语书,也不是神学教科书或宗教小说,而是神的话。

圣经是神的话

圣经不是由一连串毫不相干的词语组成的。圣经的每一页都是神藉着先知、传道人和使徒在说话。圣经所写的每件事都是彼此相关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断章取义的原因。圣经所说的一切都是在神的引导下写成的,整部圣经都是神的话。那么我们是怎么知道这一点的呢?答案只有一个:这是圣经说的。

显然,不是我们人类要宣告说圣经是一本神圣的书,也不是我们想把圣经高举到“神的话”的高度。而是圣经自己在多处宣告说,百姓啊,你们要听;“以色列啊,你要听!”(申6:4)

例如,在希伯来书中就有这样的经文,在那里作者引用了耶利米的预言(来10:16,17;参耶31:33,34)。你可能预料引文会以类似这样的话开头:“在耶利米书中,我们看到……”。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圣灵也对我们作见证”;然后才引自耶利米书中的话。

这一切都说明,圣灵,即神自己在藉着耶利米说话。虽然这些话是从耶利米口里说出来的,但归根到底,都是神说的话。

圣经是人写的话吗?

关于圣经是不是神的话语,存在两种可能性:

——圣经是不可信的。虽然圣经中的话语有时是正确、中肯的,但基本上都是天真的幻想,甚至还有误导人的逻辑。圣经要么只是人的观点,要么:

——圣经是可信的。我们要按着圣经自己所呈现的样子,将它看作是神透过这书亲自向人说话,看作是神的话。

以上两种可能,哪种是对的呢?如前所述,正确的答案是:圣经是神的话。但我们能证明这个答案的正确性吗?不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无法通过逻辑推理“证明”,而是凭着信心相信圣经是真实的、是神的话(来11:1)。

彼得后书中提到了马太福音17章的故事(彼后1:16-21)。主耶稣与彼得、雅各、约翰在旷野的一座高山上,那时有声音从天上说:“这(耶稣)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彼得和另外两个门徒都清楚地听到了这声音,所以他们确实知道耶稣真是神的儿子,是应许给世人的救主,是以色列人正在切切等候的那一位。彼得写这封书信时,回顾整个事件说:“我们……亲自听见这声音从天上出来……并有先知更确的预言。”这里“先知的预言”是指整部旧约。他把圣经所有经卷作为神的话来接受,知道这些经卷所说的有关基督的一切都是真实无疑的。这个天上的声音使彼得更确信这些话的真实性,不再心怀疑虑。

彼得在21节(彼后1:21)中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强调说,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的确,尽管圣经是藉由摩西、以赛亚、以西结这些人所写的,但这绝不是出于他们自己的意愿,也不是他们努力的结果,而是他们被圣灵感动、按着神的命令写下来的。他们完全依靠神,在神的引导和激发下完成写作。

所以,作为写下圣经的人,他们始终都是在神——这位伟大的圣经作者——的指引下做工的。

圣经的自我阐释

这一切都意味着你必须以敬畏、尊重的态度来看待圣经。神要说话,我们必须让他说。这表示你必须耐心地听、认真地读。为达个人目的而利用圣经是很诱人的。当圣经符合你的心意时,你很容易把自己的意思强加进去,或者从圣经中读出原文没有的意思。这样的事屡见不鲜,彼得称之为“随己意解说”。然而,你不能按照自己的领悟和观点来解释圣经,我们必须遵循以经解经这个原则。

二、人类四分五裂

创世记第4章

两国之间可以签订条约或盟约,以此承诺若受第三国侵犯他们要相互帮助。在圣经中,神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被称为约或“圣约”。在这圣约中,神和人双方都向对方作出承诺:神应许拯救、保守、引导人,并供给人的一切所需;而另一方的人,承诺要爱神、服事神,在一切所行的事上遵行他的旨意,并归荣耀给他。

两种人之间的对立

尽管神赐给了人极其丰富的应许,但是很明显,不是所有的人都热衷于服事神。有人对悔改之事不予理睬,也有人不承认需要拯救。于是人类分为两个阵营:一群人爱神,想从罪中蒙拯救;另一群人不想认识神,对自己的罪也漠不关心。后者自己决定善恶标准,既不关心救恩,也不想知道救主是谁。

的确,在圣经的开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已经显明了。亚当、夏娃的两个儿子——该隐和亚伯——向耶和华献祭,因为他们的父母教导他们要这样做。他们把地里的出产和羊群作为燔祭献给神,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承认神是主、是万物的创造者,并归荣耀给他。他们应当这样做,因为万物都是属神的,神是慷慨的施予者。人堕落之后,就没有权利拥有地上的任何东西了。但是,当这两兄弟藉着献祭向神献上感恩时,神接受了亚伯的献祭,却拒绝了该隐的,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亚伯是凭着真信心献祭,但该隐却不是。亚伯在献祭中承认耶和华是他的创造者,他全然依靠神。亚伯知道他能活着的唯一原因是因神赐给他生命,神向他彰显了自己的恩典。但是该隐的态度却截然相反。根据圣经对他的描述,他显然想“自己作主”。然而,他也知道,他必须与神保持友好关系。因此,他献上燔祭不是感恩和信靠的表达,而是抱着“即便不能带来好处,但也不会有什么损失”的态度。他想以这种方式哄哄神,只不过是为了能不受干涉地我行我素。

事实上,这个故事完全是在讲述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我们往下看会更清楚。当该隐意识到神只接受亚伯的献祭,却看不中他的祭物时,就非常生气,并恼怒地杀了自己的弟弟。他虽然犯了人类史上的第一桩谋杀罪,却毫无悔意。

神曾宣告了“女人的后裔”(即信徒)与“蛇的后裔”(即非信徒)之间会有争战,而这场争战藉着这件可怕的罪行已经显露无遗了。亚当和夏娃的家后来变得支离破碎,原因就在于信与不信的分歧。从此以后,人类的后代开始分道扬镳。

圣经提到该隐的一个后裔拉麦,并通过拉麦的家族向我们显明该隐的后代对神的态度。拉麦公开宣告他不依靠神(创4:19-24)。虽然他的后代勤奋、富有才华,但他们却认为生活中有些事是高过服事神的。当你读创世记第4章时,你会发现,一个把神排除在外的文化开始了。拉麦的家族并不期望从神那里得到什么,他们只想依靠自己。

如果你读创世记4:23-24中拉麦的话,你会发现在今天都很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人生只有一次,所以就让我们今朝有酒今朝醉吧!让我们只为今天而活,因为明天就要死了。”拉麦和他的家族试图武装自己来对抗世上的苦难;他们试图忘记堕落的后果,企图自我拯救;他们看自己为世界的主人,丝毫不在意神,也不在乎他的诫命。

求告耶和华的名

然而,那时也有一代人信靠神,并切切等候救主的到来。

起初,这代人看似随着亚伯的死亡而灭绝了,但是神又赐给夏娃另一个儿子赛特,来延续亚当的血脉。当赛特生了一个儿子以挪士后,人才开始求告耶和华的名(创4:26)。这意味着那些信神的人一起荣耀他,呼求他的拯救。赛特的后代公开承认他们期待从神那里得到一切,不仅在今生,也在来世。这种思想完全不同于该隐后代的思想。不信的人是服事自己,而信神的人是服事神。

求告主名之事虽始于以挪士的时代,却一直延续至今。因此,认识神是怎样的神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神直接向人说话。在伊甸园里,人堕落之前和之后,神都亲自与亚当和夏娃说话。后来,他差派先知传达他的话。最后,他差派自己的儿子来到世上。如今,凡愿意认识神的人都必须读圣经,因为神在圣经里启示他自己。所以,你也能认识他,但你需要学习圣经。这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你需要一些帮助,像本课这样的课程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除此之外,你还有必要参加一个每周都有读经、讲道的教会。

神的信实

人生有两种生活方式:有神的和无神的。神早就宣告,在这两种生活方式之间会有争战,就像两支军队之间的战争一样:一支为神而战,另一支却以神为敌。这场争战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尤其对信徒来说,这是一场艰难的争战,因为凭着本性,信徒会被吸引到敌方去。因此,这场争战需要舍己、以神为中心,并遵行他的律法。尽管异常艰难,但总有一些信徒能尽心尽力地爱神,并按神的诫命而活。值得欣慰的是,你不必孤军作战,神就在你身旁,这全是因为神信守他与亚当所立的约。你必须与撒旦争战,牢记耶稣基督一定会得胜,你靠着他也必定得胜。对此,你必须确信无疑。

三、祷告之难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在向谁祷告,就不能很好地祷告。那么,你如何知道神要你做什么,以及你该如何服事他呢?

按神的方式祷告

约翰壹书说:“我们若照着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约壹5:14)。所以说,我们学习如何祷告是很有必要的。不过,若你只在有需要时才祷告,那么神在你眼里只不过是个魔法师,是你叫来帮你摆脱麻烦的力量而已,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要神服事你。圣经说,我们必须服事神,所以学习如何祷告是十分必要的,神自己也吩咐我们要祷告。他要我们承认他是掌管万有的创造者,是看顾儿女的天父。所以,问题不是我们认为有没有必要,而是神说有没有必要。他吩咐我们必须祷告,这也是你在圣经里可以看到的教导。

祷告与律法

旧约中的以色列人从律法,即十诫(出20:1-17;申5:6 21)中得知神的旨意,这写在两块石板上、保存在约柜中的律法,是由神亲自颁布的。这律法现在对我们仍然有效吗?感觉上,祷告和律法是相对立的。看到律法,你立刻就会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律法约束着你的生活。然而祷告却有些不同,祷告是由你开始的。其实,祷告和律法并不对立,甚至可以说,你如果不知道神的律法或他的旨意,就无法正确地祷告。

乍一看,有些诫命似乎不难遵守,比如:不可杀人(我从没杀过人)、不可奸淫(对当今的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件难事,但他们会说,我爱我的妻子或丈夫)、不可偷盗(我不是小偷)、不可作假见证(我从来没上过法庭)。但圣经的看法却不是这样。关于杀人,圣经认为,恨恶邻舍的就是杀人。关于奸淫,耶稣基督说:“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太5:17-48)。第五条诫命“当孝敬父母”又说了什么呢?根据圣经,这一条显然涉及到各种人际关系:丈夫与妻子的关系、主人与仆人的关系、政府与百姓的关系(弗5:22-6:20;彼前2:13-3:7)。圣经清楚明白地显明了律法的要求。

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人认为,他们其实在律法方面做的还可以,他们也相当满意自己服事神的方式。但是,圣经的要求并不简单。雅各书说:“凡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雅2:10)。一个杀人犯即使没有犯奸淫,也不能说自己只犯了一条诫命。神的诫命是不可分割的,你不能将任何一条与其余的割裂开来。整个律法都是神的话,是一个整体,凡在任何一条上不顺服,就是违背神。

耶稣这样概括律法:“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即整部旧约)的总纲”(太22:37-40)。耶稣所说的不是新的诫命,这些诫命早已记在申命记和利未记里了(申6:5;利19:18)。

生命中的恐惧

没有人能守全神的律法,所有人每时每刻都在干犯律法,我们甚至连一条诫命也守不住,想到这些确实令人害怕。但在某种程度上,这倒也是好事,因为这使你能看清自己到底有多败坏。所以,理当爱神胜过一切,且要爱人如己,这就意味着你不能信靠神以外的任何人或任何事。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照神的律法来活,因为每一个悖逆的行为都能蒙神赦免,但我们必须为此祷告。我们应该祷告神,求他赐我们圣灵,因为他能将藉着律法显明我们的罪(路11:9-13; 罗8:14,15; 加4:6)。

此外,我们应当回到圣经那里,以敬畏的心,努力、专心地阅读,好叫我们生出渴慕的心,愿意遵行神的旨意。当我们藉着祷告来寻求神的话以及圣灵的引导时,惧怕就会消失,律法就不再使我们害怕了!

神的大能

我们常常充满忧虑,好像总有不必要的麻烦缠着我们,无休无止。实际上,神不要我们忧虑,忧虑就是不信靠神。无论是在战争时期,在生病、失业的时候,还是面对教会的弱小、世界的强大时,忧虑都绝不是一种正确的反应。尽管如此,耶稣的门徒还是常常忧虑。那时,耶稣是怎么做的呢?他向他们指出神的大能。他说门徒是“小信的人”(太6:25,34),岂不是因他们太小看神吗?我们把神看得多大都不过分,然而我们却常常把神看得太渺小。神凡事都能做吗?是的,又或者说不是,因为神不能撒谎,也不能背乎自己(撒上15:29;提后2:13)。神不是专制的,而是全能的,神有能力做他所应许的一切。你在诗篇33和121篇中能清楚地看到这点。

耶稣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太7:7)。用今天的话说,这段话的意思是:祷告,直到你得到所求的;寻找,直到你找到;不停叩门,直到门被打开。不要怀疑,也不要这以为没有用,因为你正向神——全能者——祷告。他是全能的父,只要他的儿女尊崇他,他就不会冷落他们。祷告!寻求!叩门!那神为什么还要让我们等候呢?因为他不是一个签单的供应商,我们也不是在订购什么东西。我们祈求、恳求、信靠神,而神也愿意我们信靠他,因为他是信实、值得我们信靠的,他也的确垂听我们的祷告。

神的应许我们想要有好的祷告,就必须知道神的应许,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圣经的原因。整本圣经都是好消息,都是福音。在整本圣经里,神亲自给我们应许,他愿意做信徒及其儿女的神。

所以,他赐下了他自己和他的圣灵给我们(创17:7; 出20:1; 路11:13)。信他的人会说:“耶和华是我们的神,我们属于他。”(诗105:6-7,诗100:3)

神应许要赦免我们,应许要赐福给我们和我们的儿女;他也宣告要惩罚那些不服事他的人。这在圣经中多次出现,例如出埃及记34:6-7。我们不配得什么,我们已经失去了一切,只能仰赖于这位我们曾深深羞辱过的神。如果你完全认识到这一点,你必会因此哑口无言地谦卑下来,因为神以他的恩慈待我们,把他自己给了我们,为的是叫我们可以到他那里去。祷告是世上最难的一件事,因为你不能献上什么,只能领受。对人类来说,在领受的同时承认我们的不配是非常难的。然而,结果我们所领受的却远超过我们所想。现在,那原本一无所有的却成了极度富裕的,因为他被称为“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罗8:15-17)

祷告与感恩

当你处于危难之中,你就会很愿意祷告。在战争时期,教堂里坐满了人,而随着和平的到来,教堂又渐渐地空了。当危险过后,祷告也就停了下来,被抛到脑后了。然而,祷告要求我们不住的去感恩,这样才能始终抓住神的应许,并因此得着神自己。祷告也是对神话语的不断回应,意味着在一切的环境里保持对神的忠心(徒4:29;约17:15-19; 太26:36-46)。

祷告不只是为了我们每日的需要,它也要求我们每日感恩。保罗对此有专门的阐述,很值得我们一读。他的祷告从来都不缺少对神的感恩,而他的感恩从来都是藉着祷告的。若我们只在困难中才向神祷告,而不懂得感恩,那么我们的灵命一定出了问题(弗1:15-18, 腓1:3-6, 西1:3-10, 帖前5:16-18, 路17:11-19)。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祷告不能没有感恩。

课后问题

一、圣经为自己说话

彼得说“如同灯照在暗处” (彼后1:19),这是什么意思?关于圣经,保罗在提摩太后书3:16说了些什么?圣经虽由人手所写,实际上却另有作者。有时圣经被称为是“神所默示的”,这是什么意思?

二、人类的分裂

为什么神看不上该隐的供物,而悦纳亚伯的?(参见来11:4)在创世记4:23中,我们可以看到拉麦之歌。基督徒对这里谈到的内容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参见太18:21,22;罗12:17-21)。阅读罗马书3:9-20,思考:一位信徒,本身并不比一个不信的人“更好”,那么,信的人与不信的人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三、祷告之难

你能说明奉耶稣的名祷告是什么意思吗?如果我们能正确地祷告,为什么我们还要祈求罪得赦免?神因着他的智慧,并不总是给我们所求的一切。那么,当我们祈求的时候,神总是赐给我们什么?(参见诗32:5, 赛1:18, 路11:13等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