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从耶和华那里领受了一个十分具体的会幕,包括器皿、祭坛、器具(盆)和要用到的材料,以及这些材料必须被各种象征物装饰的方式。耶和华神是会幕和圣殿的建筑师!他制定了计划。每一个细节都包含了有关即将到来的救主的信息。
所以我们听见出埃及记25:40说,“要谨慎做这些物件,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这个样式首先是:会幕是一个整体,应该如何把它建造起来;如何做隔墙。让我们称之为“基础计划”。看起来大概像这个样子:
第一部分是前院,向会众开放,其中的主要物件是洗濯盆和燃烧祭物的大祭坛。
第二部分只有祭司能够进入。这里有摆放陈设饼的桌子和灯台。幔子后面是至圣所,在幔子的正前方是香坛,香代表上达施恩座的祷告。
在至圣所(第三部分),摆放着约柜,盖子上面是大祭司每年一次洒血的地方。他只有经过许多的预备程序后,才能进到那里。在约柜的上方是基路伯,象征耶和华与他的百姓同在。所以它称为“施恩宝座”。
中间部分的两个箭头指出祭司作为耶和华与他百姓之间的“中保”,其责任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他在百姓的面前代表耶和华。这是藉着他给以色列祝福而体现出来的(民数记6:24-26)。当他宣告耶和华的诫命时,他也代表他。
祭司职责的另一面是相反的:在耶和华的面前代表百姓。体现于当他献上祭物和撒血时;以及当他们在为此目的而筑的香坛上燃香时。他把圣约之民的祷告呈献给他们的神。
那么,这就是显给摩西的样式。从希伯来书看得更清楚,这个样式不是立在何烈山顶上,而是在天上。
是的,在旧约时代,这是一个水平方向的圣所。施恩座就在地上,在地面上。
虽然关于这个天上的样式有许多要讲的,我们只能提到几件。
首先,每件物、每个行动,祭物、香等等,都代表基督耶稣。所以,这的确是一个“圣约”的模式。约中有“双方”:耶和华和他的百姓。也有两个部分:耶和华向他圣洁的国度所做的,以及这个国度透过献祭和祷告对神的回应。总之,这些都不过是“预表”(“影儿”),是预见和预备性的。
--------------------------------------------------------------------------
希伯来书8:5引用了出埃及记25:40:“他们[旧约之民]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像,正如摩西将要造帐幕的时候,蒙神警戒他,说:『你要谨慎,作各样的物件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
但是这个帐幕,或会幕,都属于过去的事。“如今耶稣所得的职任是更美的,正如他作更美之约的中保;这约原是凭更美之应许立的。”(8:6)
整卷希伯来书都在宣告这个“真帐幕”更美(8:2),这帐幕是神所立的,不是人建立的。
耶稣基督,这位照着麦基洗德等次的大祭司,已经成就了所有的预表,进入了真正的天上的圣所。他在那里作为我们的大祭司行使职责。是的,现在我们可以自由地进入至圣所。“我们既然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儿子耶稣,便当持定所承认的道。…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希伯来书4:14-16)
用这本小册子的术语来说就是,耶稣基督凭着他完美的献祭进入了天上的圣所(希伯来书8章),就把旧约时代地上的帐幕中止了!甚至还不止如此,当他死的时候,神的手把幔子撕成了两半。现在不再有三个分开的部分,被厚重的幔子隔开。现在会众不再被留在会幕的外面。另一个简单的图示说明新约的“帐幕”不再是水平方向,而是垂直方向。(见下图)
这个垂直的“样式”与摩西所建的会幕相比,似乎显得过于空荡。教会中不再有任何的祭坛,讲台前也没有金约柜,没有任何物品和器皿。但事实上却更丰富。这个“样式”藉着云彩上达高天,耶稣基督在天上的施恩座上工作(#1)。
虚线(#2)不过要说明“只是如今我们还不见万物都服他。”(希伯来书2:8),正如主升天的那日,“有一朵云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见他了”(使徒行传1:9)。但是希伯来书4章已经告诉我们说,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他面前。我们活在一个敞开的天下,幔子已经被撕成两半了。
会众(#5)虽然仍然在地上,实际上确是与耶稣基督聚在同一个“地方”。他的灵降下充满教会。他在天上做我们的辩护者,同时他的灵在地上做我们的辩护者。
当我们作为他的百姓,在主日里与他相遇时,所有的这些都成了荣耀的事实。按照他的应许,基督就在我们当中。他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坐在天上(以弗所书2:6)。我们在希伯来书12章中读到,所有这些荣耀的彰显,都真实确凿地体现在敬拜仪式中。“我们来到天上的耶路撒冷,永生神的城邑”。在基督降临的日子,天上的耶路撒冷要降临,在新天地里不再需要圣殿和教会的建筑。但是我们知道,当会众聚集求告主名时,“我们的帮助是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这个天上的耶路撒冷降临在我们当中,我们已经“来到”了这里。
在这个垂直方向的圣所中,仍然有一个圣约性的“双向交通”——但现在已经得以完成,如两个箭头所表示的。当神赐福他的百姓,宣告他的律法,宣讲他的道时,有从天上到地上的行动。当会众祷告、认罪、歌颂、感恩奉献时,有从地上到天上的行动。
虽然牧师作为敬拜仪式的带领者,不再是旧约意义上的祭司,耶稣基督在这个新约时代垂直方向的敬拜仪式中,规定了某些细节特由牧师带领。他奉基督的名和权柄,祝福神的民,带来神的道。但是,当他把我们嘴唇所献的祭、我们的祷告带到施恩座前时,他也是我们整个会众的发言人。在有些教会,当牧师宣读信经时,他也是这样的发言人。虽然这本来应该由全体会众朗读,我们希望稍候讨论这一点。
所以,只要天上的耶路撒冷还没有永久地降临在地上,就仍然有中保的职分,担任双向的作用,就像帐幕中的祭司一样,一方面向下(#4),一方面向上(#3〕。
现在大家都应该明白,我们归正会或圣约的敬拜仪式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必须分成两组。有些拉丁文词汇用于这个划分。有“a parte Dei”(来自神的部分或方面);包括:1. 祝福,2. 十诫(上午),3. 会众朗读经文。4. 讲道。
另一部分是“a parte homini”,来自人的这方面,就是会众。包括:1.宣召,2. 信条(下午),3. 祷告,4. 奉献,5. 唱诗颂赞。
当然,还有圣礼。稍后我们会看到,圣礼是“双向”的事,尤其圣餐更是如此。同样在讲道中,也是双向的交通。“听道”对于聚会的圣洁国度这一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
回到题目中“归正”这个词,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回顾,正是那些早期的归正者洁净了基督教的敬拜礼仪。他们在这方面的行动主要是除去了祭坛,连同“神父”和所有其它的“旧约”物品。在祭坛的位置上,在最中心的位置上摆上了讲台。从这里赐给我们“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
虽然我们勾画的图远远不完全,我们敢说,与充满繁文缛节的罗马天主教的大教堂相比,归正派的敬拜仪式更优美。
讨论各个部分及其正确的顺序,可以更详细地显明这种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