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华人基督徒网络团契

哈桑小心奕奕地抓住一个大陶罐,他那双浅黑色的眼睛和紧皱的眉头,清楚地反映出他内心的焦虑。他的朋友达武德量出一些含油的清澈液体,并倒进罐子里。当罐内冒出刺鼻的气味时,他们立刻用布掩住鼻子并咳咳嗽起来。“泽夫,等一下。”当另一位朋友准备把一些含沙的物质放进混合物里时,哈桑大声地说。“等我们把它放到城墙上才放吧!你不会想让这些东西在我们的脸上爆炸吧!”

“哈桑,小心!”达武德敦促著。他们慢慢地把那笨重的陶罐抬到耶路撒冷的城墙边,汗水从他们脸上淌下来。他们流汗并非只因为罐子的重量,因为,当泽夫把最后的成份加进去时,那些混合料的易燃性就会变得极高。三个年轻人尽快地把罐子丢向那些正在攀登梯子攻城的十字军战士身上。

正当三个十字军战士攀到约一半的城墙时,哈桑将那液体猛地扔下。当液体流向那些基督徒战士身上时,城墙上的防防卫者听到“嗖”的一声,可怕的火焰蔓延到那些毫无提防的武士身上。那些液体带著火焰,蔓延到他们的脸和盔甲上,他们大声哎嚎著,然后,摔倒在火堆中。“圣母,救命啊!救救我们吧!”他们尖声叫喊。当那些无助的战士痛苦地扭动他们的身躯时,防卫者在一旁观看著。希腊的火焰已变成了阿拉伯人对基督徒的鞭刑。

达武德的父亲布特鲁斯是城中最熟练的制箭匠之一,那些用来保卫这著名大城的弓箭,都是他用机敏熟练的手艺制造出来的。每一个战士都知道布特鲁斯的箭造得非常匀称,而且射得很准。达武德非常热衷于学习,他从父亲身上学会了相同的手艺。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可怜的军队袭击圣城北面和西南面的城墙,然而, 他们很快便被对方以少许的力量击退。炽热的太阳好像在愚弄那些十字军战士。治理该城的长官伊夫迪卡已在耶路撒冷周围的井中下了毒,那些十字军需要到8公里以外的小河里取水。许多人走到约旦河,在那里不单只喝水,同时也接受了洗礼,并且…回家去了。很明显地,神不再站在他们这一边。

在围城期间,哈桑从没有忘记他对安拉当尽的责任。尽管受到那些离经叛道的基督徒所攻击,他仍会一天五次的与他的兄弟聚在一起。他小心异异地把祈祷用的小蓆子放在城墙上,向著麦加跪下祈祷:“我奉那满有怜悯、大慈大悲之神的名祈祷,颂赞归于宇宙的主宰,至高的神…”哈桑已决定要用自己生命去保卫耶路撒冷,安拉是会奖赏他的!

达武德以他有著贝杜因的传统而感到自豪,但他更以被称为基督徒为荣。他是那些没有被赶逐出城的少数人之一。他平日的表现岂不是已证明他对这圣地的忠诚吗?他心目中的圣城会比哈桑心目中的圣城地位还低吗?他心中确信神一定会保护他的城市,帮助他们抵御十字军。

泽夫坚称他有最大的权利,来宣称耶路撒冷是属于他的城市。有多少个守卫者可以追溯他们的家族历史至祭司撒督的一代呢?泽夫却可以!他的曾祖父自被掳归来后就住在圣城,他与其他许多犹太人都住在犹太的地域里。他们都热切地等候弥赛亚的降临。泽夫的先祖曾在这城市居住,并为她牺牲;泽夫也乐意这样做。

哈桑是回教徒,达武德是基督徒,而泽夫则是犹太教徒,他们三人都声称敬奉独一的真神。哈桑每星期五在清真寺里敬拜神;达武德每星期日到教堂里望弥撒;而泽夫则在安息日到会堂里虔诚地敬拜神。他们在圣城的围墙内,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他们团结起来,每天站稳在南边的城墙上,对付共同的敌人,保卫他们的城市,免受十字军的攻打。

当这些城墙的防卫者最初看见十字军时,他们都松了口气,因为这是一支邋遢的军队,守卫者很容易便把进攻者击退;那些基督徒在每次进攻失败後,都沮丧地退回军营里去。

十字军终于看到圣城了,他们是多么高兴啊!远征三年的目的就快达到了!不久,耶路撒冷就可以从穆斯林的压制下释放出来。可惜,他们却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天气是那么炎热,树木与木柴缺乏,饮水也很难取到,制造攻城武器的材料也欠缺。神已经遗弃他们了吗?

数日后,城墙上的战士感到十分诧异:一个大型可伸缩的階梯状高塔被推到城墙边,十字军一批又一批的爬到塔顶上,看来一股勇气与力量已涌进十字军战士的心里。哈桑则准备去迎战第一批战士,站在他后面的泽夫和达武德已抽出短弯刀,随时准备应战,难道他们这次不会像以往一样,将十字军击退吗?

十字军把高塔降到城墙边,那些穿上盔甲的武士立刻挥剑跑出来;当一个十字军人被打倒,另外两个人就会立刻补上。这时,一个目露凶光的基督徒用剑冲向哈桑,他马上用他的短弯刀挡开。“去死吧!你们这群野狗和恶魔!我们是奉万军之主的名而来的。”那防御的阿拉伯人站稳脚步,把锋利的刀身往攻击者的手腕上使劲地砍下去,手与剑双双跌落到高塔的平台上,发出咔嗒的声响…

哈桑再次领军抵抗那些戴头盔的基督教徒,他刀上鲜红的血迹,显示他每次都命中目标;不过,这一次,一个高大的法兰克战士高高地站在他面前。“去死吧,你这野猪!”那人用长剑,挡开了哈桑短弯刀的猛刺;达武德跳过去想帮助他的朋友,但却来不及,一支重头的狼牙棒猛力地向著这个年轻穆斯林的头砸下;在达武德还来不及退开之际,那十字军战士的狼牙棒也凶狠地打在他的肩膀和脖子上,这一击是致命的。泽夫张弓搭箭,射向那刚杀死他挚友的人。一个十字军战士被布特鲁斯制造的箭射穿了脖子,无助地倒在攻城的塔架下。可惜,泽夫的手指不足以抵御从塔架不断涌出来的军队;一个弓箭手把箭对准这位年轻的犹太战士,拉下弓弩的扳机;弓箭轻易地刺穿泽夫身上的盔甲,泽夫被击倒在地;这三位朋友相继阵亡。他们的血相混在墙上,正如他们的生命,在耶路撒冷的街上互相交织一般。

神的旨意如此

几个工匠,赤著膊,在勒皮大教堂的墙边用力地砍著。他们的脸上残留著灰浆粉末的汗迹,“我希望教皇陛下会欣赏我们所作的努力!”一个老工匠诉苦说。

公元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兰西南部遊览。他的“御驾”是一座非常别致的轿子,饰有教皇专用的鲜艳色彩,即奶白色、金色和鲜红色。在轿子前后的马匹都是最上乘的马匹。教皇的随行人员从一个城市穿越另一个城市时,一大群的民众跟在后面。耶稣基督的代表快要到访了啊!

勒皮的阿赫马主教对教皇的到访十分地感动,因此,他别在教堂侧门开凿了一道新门;而这道门只为了这次教皇到访而使用,之后便永远密封起来。

人们从各处前来,聚集在教堂里参加乌尔班教皇所主持的弥撒,从来没有一个教皇来过他们的城市,这实在是一个盛大的仪式!是勒皮居民的光荣!

公元1095年11月,教皇乌尔班二世再次站在庞大的群众面前,从各处前来的高贵人士聚满了克莱蒙特。由于太多人想听教皇讲道,因此,教会在城外露天的地方,匆忙地筑起了一座讲坛。教皇带着满腔热情和闪耀的眼光,讲述土耳其人的强横霸道。他描述了土耳其在圣地上骇人听闻的种种恶行,那是耶稣曾生活过和牺牲的地方。穆斯林不单使圣地变得不圣洁,而且干扰基督徒朝圣者,甚至阻止他们到访圣地。教皇恳求说:“快前往圣墓之地,把它从那邪恶的民族手上取回来,为著自己的缘故把它夺过来吧!”数以千计的群众异口同声地叫喊著:“神的旨意如此!”教皇也同意说:“是的,神的旨意确实如此!”

作为“背起十字架”的报酬,乌尔班向那些愿意参加十字军的人作出承诺:他们过去的罪可以完全得到赦免,“任何人参与对抗异教徒的战争,无论是在出发途中,在陆路或海上,或在战争中牺牲性命的,他的罪将从那一刻起完全得到赦免,我这话是靠着神所赐给我的能力说的。”乌尔班宣告说。在这个罪恶充斥的世界里,数以千计的人热切地相信教皇的允诺:如果他们在抵抗异教徒时牺牲了,他们将得享天堂之乐。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在教皇乌尔班征召由骑士和战士组成的大军后,有几个主要的公爵召集了一支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是训练有素和武装精良的。超过五万人拿起十字架,投到图卢兹的雷蒙德、布尔伦的戈腓力、塔伦多的布希蒙特、以及诺曼第的罗拔特的旗帜下,准备出征。

这次出征,十字军最少需要走数千公里的路。很多军人都骑在马背上,随行的有背负武器和补给品的牲畜。君士坦丁堡将是他们的第一站。

在炎夏的日子里,他们进攻土耳其,最后在公元1098年夺取了安提阿。跟随布尔伦的戈腓力去耶路撒冷的军队,只是那最初离开法兰西军队中的一小部分;疾病、战役、口渴与饥饿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不过,在第二年的6月,布尔伦的戈腓力却英勇地占领了耶路撒冷的城墙,并攻进城内。圣城内狭窄的街道被十字军蹂躏后,所留下的是血流成河的景象。不单只无数的穆斯林被屠杀,也有数以千计的犹太人牺牲了,他们都是十字军仇恨下的受害者。十字军已达到了目标:从异教徒的手中夺回了圣地。但,神的旨意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