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华人基督徒网络团契

第19章 亚伯拉罕献以撒

夏甲和以实玛利离开之后,他们就渐渐地淡出了亚伯拉罕家的生活,可能只有亚伯拉罕还会默默地惦记着这对母子。亚伯拉罕的家庭关系也因此变得不那么复杂了。他和撒拉尽情地享受着迟到的天伦之乐。每天,忙完手中的工作之后,以撒就乖巧地坐在亚伯拉罕的身边,听亚伯拉罕讲述发生在亚当夏娃、挪亚、罗得以及他们自己身上的故事,并敬拜赞美耶和华。那是他们全家最美妙的时刻。

一天,神呼唤亚伯拉罕。亚伯拉罕回答道:“我在这里。”神说:“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所爱的独生子以撒,到亚摩利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一座山上,把他献为燔祭。”

听了这话,亚伯拉罕顿时懵了:主啊,我没有听错吗?你果真要我去亚摩利的一座山上,将你所赐给我的儿子以撒献为燔祭吗?

那一夜,亚伯拉罕又失眠了,他的心比被刀割还痛。前一次,神的话临到他,是要他听从撒拉,把儿子以实玛利打发走。他心中纵然有万般不舍,但因着信还是照做了。如果说那一次事出有因,为了解决家庭纠纷,那这一次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有了以撒的生活是那么美好,而且以撒也是神亲自应许,又经过漫长的等待神才赐下的,为什么神要让我把以撒献为燔祭呢?那可是要杀他,并把他放在祭坛的火上烧尽的呀!我知道自己是罪人,需要献燔祭来赎我的罪,可是,为什么一定要让以撒来作祭物呢?他可是唯一能承受产业的我的独生子啊!

第18章 神的恩慈

亚伯拉罕和撒拉作夫妻已经有好几十年了,两人一起经营他们的家,相濡以沫,十分默契。若不是因为他们过的是游牧生活,搬到一些地方时会拿出同父异母的兄妹关系作挡箭牌,恐怕连他们自己都忘了他们还有血缘关系。

亚伯拉罕,当时还是“亚伯兰”,蒙召离开吾珥之后,与撒莱、罗得一起到了迦南,后来又慢慢挪到了南地。当时,南地发生饥荒,亚伯兰就下到埃及,寄居在那里。亚伯兰怕埃及人因想占有貌美的撒莱而杀他,就与撒莱相约,两人以兄妹相称,好保全他的性命。结果,亚伯兰不仅保住了性命,还因他是撒莱的“大舅子”而受了法老的厚待。然而,他和撒莱的婚姻险些沾染了污点——撒莱被埃及法老的大臣们力荐给了法老,并被带入宫中。若不是耶和华及时出手,用严重的灾病打击法老和他的全家,使他看清真相,撒莱就沦落成法老众多后宫佳丽中的一位了。耶和华当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撒莱是他命定的“多国之母”,他不会眼睁睁地看她成为法老的玩物却还袖手旁观。

得知真相之后,法老吩咐臣仆把亚伯兰和撒莱以及他们所有的一切都送走。临行前,他把亚伯兰召了来,质问他说:“你向我作的是什么?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她是你的妻子呢?你为什么说她是你的妹妹,以致我娶了她作妻子呢?”

第17章 神的审判

两位天使离开耶和华和亚伯拉罕之后,就径直往所多玛去了。他们到那里的时候,太阳正悄悄地从美丽的所多玛城隐没。

这真是一座华美的城邑!难怪当时的罗得会觉得它像“耶和华的园子”。金色的余辉使约旦河滋润下的红花绿茵变得多姿多彩,使棕榈树、无花果树和葡萄树显得光影婆娑,又给所多玛的城墙披上了锦衣。黄昏的轻风拨弄得树顶沙沙作响,也撩拨着所多玛居民的心: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落寞是可耻的!

或许是因为天色已晚,白天熙熙攘攘的城门口已经变得冷冷清清,做买卖的商人、断案的长老和官员、说东家长西家短的市民都不见了踪影,只有罗得还坐在城门口。他见有两个外乡人进城,就起来迎接他们,俯伏在地,请他们到自己家里洗洗脚,住一夜再赶路。

天使去所多玛是有使命在身的,他们是要察看这城是否像所传的那样罪恶极重,所以他们没有接受罗得的邀请,说:不了,我们还是去街上过夜吧。

所多玛虽然繁茂、富饶,但它同时也是罪的温床。罗得一方面喜欢在这里生活,另一方面却为所多玛居民的行为感到不齿。他当然知道,在街上过夜很不安全,这种不安全是这两个外乡人所想象不到,也不知如何应对的。但是,他一时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向两个陌生人解说个中的缘由。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再三地请求他们跟他回去。

第16章 亚伯兰在审判全地的主面前祈求

自从前不久耶和华向亚伯拉罕显现,为他改了名,又将妻子的名字改为撒拉之后,他的心里重新燃起了希望:明年的这个时候,撒拉会为我生下神赐我的应许之子以撒。每每想到这件事,亚伯拉罕就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翘首盼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一天正午,阳光如蛇蝎一般毒辣,牛羊、骆驼漫无目的地踱着步,偶尔发出无精打采的叫声。亚伯拉罕如往常一样,在幔利橡树下自己的帐棚门口午休。

这时,耶和华和两位天使从远处向他走来。耶和华此次的显现有几个目的,一来,他很快就要照着自己的应许,将以撒赐给亚伯拉罕和撒拉作承受祝福的儿子了,这时候,他要预备亚伯拉罕夫妇二人的信心,使他们能承受得住这样的祝福;二来,他要使亚伯拉罕与他的关系更加亲密,并要看到他信心的果子。最后,他还想要告诉亚伯拉罕,审判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日子到了。

亚伯拉罕其实并没有认出来者是谁,但他有一颗服侍的心,每当有人来到这棵大橡树下找荫蔽之处,他总是将他们奉为上宾,盛情接待。他见三人忽然在他对面站着,便连忙起身,跑着去迎接,俯伏在地,求他们在自己家里洗洗脚,在树下歇一歇,吃点饼再走。

第15章 我要作你的神

耶和华与亚伯兰立约之后,亚伯兰对神的信心增强了。当他看到自己家道丰厚时,他就非常感谢神的供应;当他享受着没有仇敌侵扰的太平日子时,他就非常感谢神的保守;当他倍感劳累、体力不支时,他就专心仰望神,求神祝福他在地上的年日;当他为自己膝下无子而心情郁闷的时候,他就会回想那一夜耶和华与他立约时的情形,这能使他的心平静安稳。

可话要说回来,亚伯兰毕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也常常有信心软弱的时候。最困扰他,使他跌入信心低谷的,不用说,还是至今没有儿子这件事。他和妻子撒莱为此不知向神祈求过多少次,也不知流过多少次泪,他们望眼欲穿,可神还是迟迟没有赐儿子给他们。若不是夫妇二人相互扶持,用神的应许安慰和鼓励对方,他们恐怕会终日唉声叹气了。

一天,亚伯兰又独坐一处,满面愁容。撒莱知道,亚伯兰一定又是在想那件烦心事了。看到丈夫郁郁寡欢,她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撒莱何尝不想与亚伯兰一起享天伦之乐呢?住在迦南已经十年了,可是自己一直没有怀孕。眼看着自己一天天容颜衰退,撒莱心里其实比亚伯兰更焦急:亚伯兰一直深爱自己,而他想要个儿子的愿望自己都不能帮他实现,实在是有愧于他呀!

撒莱左思右想了好一会儿,便起身走向亚伯兰,轻轻地坐在他的身旁。两人沉默了许久之后,撒莱对亚伯兰说:“请看,耶和华使我不能生育,求你去亲近我的婢女,或者我可以从她得孩子。”

第14章 神与亚伯兰立约

亚伯兰离开沙微谷后,带着自家的壮丁和盟友——亚摩利三兄弟,回到了希伯伦。他的心情如经历了暴风雨之后的海面,虽趋于平静,却仍余波荡漾。只要一闭上眼睛,亚伯兰的脑海里就会闪现出与四王厮杀的场面。这使他心有余悸:如果不是耶和华把敌人交在他手中,他有可能战死沙场、一去不复返。若真是这样,他的北上便成了与爱妻撒莱的诀别,他的产业也不知会落入谁的手中。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可是,如果基大老玛和他的盟军不甘败北,杀一回马枪,他还能得胜吗?想到这里,亚伯兰目不交睫,心怦怦直跳。

这时,耶和华的话在异象中临到亚伯兰,说:“亚伯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你的赏赐是大的。”

耶和华要赏赐为他争战的人。亚伯兰北上解救罗得,他不仅救了亲人的性命,也使罗得和他的家人不至于沦为奴隶,更不至于随从主人屈膝敬拜异教神明。

然而,听到“赏赐”这两个字,亚伯兰并不兴奋,也不期待。相反,他的心被刺痛了。耶和华呼召他离开吾珥,往指示他的地方去的时候,就曾应许亚伯兰说“我必使你成为大国”;侄儿罗得离开他之后,耶和华又应许要赐给他数不清的后裔,也要将脚下的那块地赐给他为业。可是,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他的膝下仍没有儿女,自己在希伯伦也不过是个寄居者。没有儿女,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怎么成为大国呢?

第13章 亚伯兰的争战

神不仅祝福亚伯兰,也祝福他的侄子罗得。此时,亚伯兰已经有了很多牲畜和金银,罗得也有了许多的牛羊。

每天,亚伯兰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都早早地出去放牧,他们的身后都跟着大批的牛羊,场面十分壮观。这些牧人都很爱自己的牛羊,都想让它们吃到最好的草,并按时领它们饮水。然而,由于牛羊众多,水源和好的草场资源又有限,所以两家的牧人就为争夺水源和草场而起了纷争。渐渐地,牧人之间的矛盾从争夺资源发展到彼此仇恨、怒目相向。

亚伯兰见他们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解的状态,就将与他一起离开吾珥,一路跋涉至此的侄儿罗得召到面前,对他说:孩子,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之间起了纷争,彼此仇恨。我们是至亲,你我之间不可起纷争。虽然我心里不舍,但你还是离开我吧!这地已经容不下你我住在一起了。看哪,全地都在你面前,你可以选你想要去的地方。

亚伯兰虽然是长辈,但他却让年轻的侄子先选择。这不仅是因为他大度,又爱罗得,也因为他确信,在这地上,他不过是一个寄居者,他并不属于这里。

第12章亚伯兰蒙召

示拿地的平原上有一座美丽的城,名叫吾珥,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就在那里静静地汇入波斯湾。灿烂的阳光下,河海交汇处波光粼粼,十分耀眼;溶溶的月色下,那里更是娇媚动人。每年河水的泛滥更是使地处下游的这片土地变得非常肥沃,给当地的人们带来一年又一年的丰产。

吾珥城的人敬拜受造物和人手所造的偶像。闪的后代也有人住在那座城里,渐渐地,他们也融入了当地的异教文化。亚伯兰的父亲他拉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他拉没有按神所吩咐的那样用耶和华的训诫教导亚伯兰,但亚伯兰从列祖的嘴里知道,亚当夏娃违背了神的命令,吃了耶和华说不可吃的果子,后来耶和华就将他们逐出了伊甸园;上古时期,地上满了恶行,耶和华用大洪水灭了这个世界,只留下挪亚一家;人想建城、造塔,神就变乱他们的语言,使工程无法进行下去,并将人分散到各处。正因如此,当耶和华临到亚伯兰,对他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本家,到我指示你的地方去”的时候,亚伯兰对耶和华并不完全陌生。

尽管如此,神要他离开本地、本族、本家往别处去这一吩咐还是如同一颗石头被丢进没有风浪的湖面,在亚伯兰的心里和他的父家激起了层层涟漪:这位耶和华为什么要叫我离开呢?为什么还要我离开父家呢?他要带我去哪里呢?亚伯兰的家族虽然经历了多次搬迁,但这里的生活安稳、富足,他可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示拿平原。

第11章 巴别塔

挪亚死后,他的儿子们就居住在亚拉腊山脉,那里的幽谷山麓成为后来各个部落和邦国的摇篮。尽管闪、含和雅弗的子孙在性格、天赋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谋生手段也各不相同——有在碧草山麓上作牧人的,有在幽深密林间作猎手的,有在浩渺湖面上作渔夫的,有在静谧谷地中作农夫的,但是他们都说着同样的语言。

后来,挪亚的后代向东迁徙,到了风光秀美的士拿,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那里有两条宽广的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因着这两条大河的泛滥,下游平原的土地十分肥沃,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对于愿意勤劳工作的人来说,这意味着富庶的生活。美中不足的是,那里没有什么山峦巨石可作天然屏障,所以很容易受到外敌的侵扰。

于是,人们想建造房屋,为自己打造更安全的居所。可是,没有石头,建房的材料哪里来呢?他们用粘土做成块状,放在烈火中烧,烧成遇风不散、遇水不软的砖;又用当地的石漆当灰泥,将砖块粘合起来砌墙建房。

有了遮风挡雨的住所,他们的心就更踏实了。但是,他们并不认为那是神的赐予,而认为是他们凭自己的聪明智慧谋得的好生活。因此,他们的心就生出骄傲来,觉得完全能保护自己,也觉得自己非常有能力,凭他们的手艺,造出一座通天塔也不在话下。

“来,”他们说,“我们建一座城,造一座塔,塔顶要通天。我们要为自己立名,免得分散在全地上。”

第10章 咒诅与祝福

洪水退去了,以前那个恶贯满盈的世界已经被淹没在了洪水之中。神的烈怒也与风暴、海浪一起平息了下来。

挪亚和他的家人从方舟中走出来后,怀着满心的感恩和期待,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每天耕田、犁地,日复一日地劳作。春华之时,他们凝望含苞欲放的花朵,秋实之季,他们静听麦浪在风中沙沙作响。

周而复始的农耕生活虽然枯燥,但也常常给他们带来欣喜:山坡上那幼嫩的葡萄藤长高了,开出了鹅黄色、嫩绿色的花朵,又结出了一串串的葡萄!到了收获的季节,葡萄饱满圆润,累累垂垂地挂在枝叶之间。这怎能不叫人垂涎三尺呢?

收获季节,挪亚一家尽情享受着神所赐的丰硕佳美的果子,又将剩下的葡萄摘下来,压榨成汁。天气炎热,葡萄汁很快就发酵成了香醇的葡萄酒。酒香沁人心脾,小饮几口会让人觉得全身上下都被滋润了。

挪亚一家就这样过着恬静美好的生活。说是恬静,其实并不是没有潜在的危险,因为罪并没有随着大洪水的消退而从这地上消失。它从来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人,就连在乱世中始终坚信神、毫不畏惧地与恶势力争战的挪亚它也不放过。罪一如既往地守候在人的心门之外,伺机而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