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华人基督徒网络团契

第63章 耶路撒冷,大卫的城

守望的人在耶布斯城的瞭望哨上有十分开阔的视野。城墙的堡垒建在犹大高地北面向外的突伸之处,高地向南地势一路走低,直达地平面。从西边的大海,到东边的摩押诸山,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在守望的人眼底一览无遗。耶布斯城是一个十分坚固的保垒,可谓坚不可摧。

守城的人无需太警惕,因为非利士人从来不骚扰他们,迦南人似乎视之为另一个国家,以色列人也从来没有特别留意过这个保垒。以色列的第一任王扫罗一直住在基比亚,那是他所属的便雅悯支派中的一座城。而以色列的新王,犹大支派的大卫,选定了希伯仑城作为他的住处。

因此,有一天,当守望的人发现有一拨人正从南面靠近耶布斯城,以致他们得赶紧报告军情时,都大为惊讶。那拨人越走越近,守望的人辨认出那是由年轻的以色列王大卫率领的一支规模不大的军队。看起来他居然胆大妄为地要围攻他们的大本营。

第62章 大卫做王

扫罗死后第三天,有一个人带着战争的消息来到洗革拉城。他衣服撕裂,头蒙灰尘以示哀伤,因为他带来的是噩耗。

在洗革拉,人们还沉醉在战胜亚玛力人的喜悦中。大卫的人正七手八脚地分配着丰厚的战利品。所有人,不管是前去追击敌人的还是留在比梭溪的都能得到一份。被亚玛力人偷了牲口的犹大各城,也从大卫和他的人那里得了礼物。

不过尽管那人带来的是坏消息,尽管他来到这座城的时候,城里混乱狼藉,但他还是抱着很高的期望而来,他期待大卫能满心欢喜地接待他。因为,除了坏消息,他还带来了另一些信息,相信大卫听了一定会心花怒放。

他被带到大卫面前。为了表示对大卫的敬意,他伏地叩拜,就好像耶西的儿子不是一帮流浪汉的头目,而是君王一般。

“你从哪里来?”大卫问道。

“我从以色列的营里逃来,”那人回答说。

“请告诉我事情怎样。”大卫说。

“以色列百姓从阵上逃跑,”报信的人汇报说,“也有很多人仆倒死亡。扫罗死了,他儿子约拿单也死了。”

“你怎么知道扫罗和约拿单死了呢?”

第61章 扫罗家的败落

非利士军兵再次聚集,准备作战。虽然他们曾在撒母耳、扫罗和大卫的手中屡战屡败,但他们的首领仍不死心,想要重新统治以色列。于是,成千上万的非利士勇士从大海沿岸平原一路行军,直到以色列境内的战场。

扫罗王聚兵迎战。敌人的兵力跟当时在耶斯列平原作战时的兵力不相上下。耶斯列平原横在以色列中间,将以色列众支派分成南北两部分。

看起来,这场即将打响的战役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因为如果非利士人获胜,以色列将会被一分为二。南部各支派──就是真正在扫罗管辖下的王国——将会几乎被包围,从而被困在其中动弹不得。不但如此,以色列境内几条重要的国际商道也会被非利士人掌控。

相反,如果以色列灭了她不共戴天的仇敌,那么这场战役就标志着新纪元的开始。现在,谋反者大卫已经逃到了敌国境内,因此,就没有什么能够妨碍扫罗将以色列缔造成为一个强盛之国了。

假如……是啊,如果他能获胜的话……

当亚吉王的军队一路往战场前进的时候,非利士首领们发现有一小伙希伯来人夹在迦特人中间。当他们得知这伙人的指挥竟是大卫,心中甚是不快。这是怎么回事?在这场即将打响的战役中,以色列昔日的英雄难道要跟他们并肩作战吗?

“自从大卫投降我,我未曾见他有过错。”亚吉替大卫说好话。

第60章 大卫受试探

在犹大旷野的平原磐石陡然下降与死海相接的地方,是一片怡人的隐基底绿洲。逃避扫罗王连日追捕的大卫和跟随他的人,穿过一大片多石的荒野,终于筋疲力尽地到达了目的地。从高地边缘放眼望去,眼前的风景实在是美妙绝伦:向下俯视,死海的海面碧波荡漾;在海的另一边,摩押山那微红的山坡伸展至远处与天相连。看着这美景,这群逃命者疲惫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他们长途跋涉穿过了灰蒙蒙的旷野,才找到了这片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硕果满枝、谷物遍地的谷中美地。

大卫的人听到水流声就欢呼起来,因为知道他们已穿过了贫瘠的旷野,来到了富饶之地。这里有疲乏的行路人所需的食物,因为谷中的园子有水果,而田间的谷物可以做饼。至于肉类,他们可以捕猎满山奔跑、胆小敏捷的山羊。

除了丰盛的食物之外,他们在这里还享有安全。即使他们逃到这么偏远的地方,那些残酷的追杀者也不会放过他们,但山中的许多洞穴可以作他们极好的藏身之处。

唉,他们得享平安没有多久,扫罗就追到了隐基底。

于是,大卫和跟随他的人躲进了一个山洞,这阴冷的藏身处漆黑一片,使他们几乎都看不清对方,唯有远处的几缕微光使他们还能分辨得出哪儿是洞口。

忽然,他们听见有说话声和匆忙的脚步声,接着在洞口出现了一个危险人物的身影。

是扫罗!……

真是糟糕透顶了!

第59章 救我脱离逼迫者

四处流浪了许久之后,大卫逃到一个名叫亚杜兰的小镇。那镇离犹大中心山地不远。他能在那里找到歇脚藏身之地吗?他别无所求,只要一个安身之处;他一无所有,只是坚信神与他同在。

虽然他连连犯错,在挪伯和迦特两地又犯下诸多的罪,但他相信神与他同在。

为了躲避扫罗的追杀,大卫逃到了挪伯。在那里,他说服祭司亚希米勒拿出圣所里的陈设饼给他吃。按规定,只有祭司才可以吃这饼。另外,他还向亚希米勒要枪刀,便得到了歌利亚的大刀。他就是用这刀亲手杀死了以色列神的仇敌。

就这样,大卫用一个又一个的谎言成功地得到了他所想要的。

他又从挪伯逃到了非利士之地。这时,他似乎已不敢再相信,耶和华是他伟大、全能的保护者了。

大卫在迦特王亚吉那里受到冷遇。因为今日的大卫很可能是以色列王眼中的叛逆者,(他们又何必要尊他为上宾呢?)而他们也没有忘记不久以前以色列妇人指着大卫所唱的歌。大卫杀死的“万万”是谁呢?不正是他们的父亲,兄长和儿子吗!

第58章 义人多有苦难

听,有乐曲!还有歌声……

欢乐的乐曲流淌在以法莲的山谷,翻越便雅悯的山岗,穿过犹大的高地,传遍了所有通往战场的道路,就是大败非利士人的战场。悠扬的笛声和叮咚的琴声与轻重错落的鼓声交织在一起,高低起伏,奏出完美的旋律。和着这乐曲,妇女们都唱起了喜乐的歌。

打败死敌,大获全胜的消息传遍了以色列的各城各村,这地的人们欢欣鼓舞,出来迎接凯旋的军队。

以拉谷的决斗已经被传讲复述了成百上千次。扫罗王,大卫,歌利亚!人们津津乐道于这几个人的名字。但是,每一首歌的结尾,每一个故事的结束都是一再重复着:大卫!大卫!很多人都忘记了,救百姓脱离欺压者暴行的不是大卫,而是耶和华。

妇女们好像也忘了这一点。她们歌唱跳舞,越过高山低谷,到达示非拉平原,就是战败的仇敌的城邑。非利士人被一路追击,直到以革伦和迦特。

与此同时,以色列军队在王的带领下凯旋而归。大卫,百姓心中的英雄,这位深受载歌载舞的妇女们喜爱的少年,也跟在队伍的后面。

手鼓敲出了新的节奏。妇女们跟着音乐的拍子跳起舞来。她们唱歌颂赞得胜归来的英雄:

扫罗杀死千千,

大卫杀死万万。

她们一遍一遍,一遍一遍,反复歌唱∙∙∙∙∙∙

第51章 参孙,终身闲置的士师

陀拉和睚珥先后作以色列的士师共五十年。他们死后,以色列百姓又离弃耶和华,不侍奉他,反而去侍奉几乎所有邻国的神明。但当非利士人和亚扪人进攻他们的领地时,以色列百姓非常窘迫,他们再一次向耶和华呼求。

“你们去哀求所选择的神,”神回答说,“让他们救你们吧!”

这个严厉的回答使以色列民醒悟过来。他们终于承认自己犯了极重的罪。以色列人在米斯巴聚集,商量该请谁来做他们的元帅,带领他们与欺压他们的人争战。

最后他们决定请耶弗他,一个被赶出家门的人,他曾做过一帮匪徒的首领。米斯巴的以色列人选他不是因为他信心很大,而是因为他有勇士之称。耶弗他接受了这个任务,条件是得胜之后,他仍作百姓的领袖。

从另一方面来看,事情其实是这样:他作士师不是因为百姓需要他,而是因为耶和华将他的灵降在耶弗他的身上。

但是,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耶弗他身上仍有许多属肉体的软弱。出战前,他向耶和华起誓说:“我从亚扪人那里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无论什么人,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就必归你。”他想向耶和华献上点什么,作为交换的条件,好让神为他成就他想成就的事。

第50章 耶和华和基甸的刀

约阿施的儿子基甸正在酒醡里干活,但他不是在醡葡萄,而是在酒醡里用棍子打麦。这正是以色列在仇敌之手的重压下所过的穷乏生活。

当基甸还是孩子时,麦子可不是这么打的。在村子里巨大的打谷场上,有些农场主让牛踩谷子;有些用尖利的器具轧谷穗,用杖或棍打小茴香和大茴香(注:见以赛亚书28:27),但从不拿它打谷子。

然而,在过去的七年中,以色列在米甸人和亚玛力人手下受尽了煎熬,年复一年,一到收获的季节,这些人就蜂拥而至。他们带上帐篷和骆驼,在那地的中心位置安营扎寨。他们的骆驼不计其数。这些入侵者偷取以色列人的收成,能抢的都抢了。畜栏里没了牛,食槽边上见不到驴,田间也没有羊的踪影。他们就像蝗虫一样,将这地扫荡一空。

每当仇敌来到时,以色列百姓就逃到山上或者躲进洞里,那些是他们设防过的据点。这确实能使他们免受攻击,因为这些入侵者只是来抢掠的,若非必要他们不会与以色列人交锋。

基甸生活在玛拿西境内的俄弗拉城,那里有一座巴力的坛。不过巴力并没有听见受欺压的穷苦人向它发出的呼求。

在巴力的坛边立着一根雕刻着亚舍拉像的巨大柱子,可亚舍拉也没能带来任何安慰。

最后,走投无路的时候,耶和华的子民又向耶和华求助。

第49章 兴起,兴起,底波拉

以色列人终于在应许之地开始生活了!

这些曾经为奴了几个世纪,又在旷野流浪了几十年的百姓,如今享有太平与安息。

的确,在沿海地带、迦南的南部、与耶斯列平原接壤的地区以及黎巴嫩,还住着外邦人和各族。

但是,主要的争战已经打完了,以色列人得着了曾一度属于仇敌的土地。帐幕已经立在了位于迦南中心的示罗,大祭司就住在那里,为百姓祷告,也为百姓祝福。他在赎罪日那天进入至圣所,为一切的罪献上赎罪祭。在一年的三个重要节期中,以色列百姓从四面八方赶往圣所。以色列人就聚集在这里,向他们的王耶和华献祭。

摩西死了,约书亚也死了,还没有新的领袖接任他们的职份。以色列必须表现出她能够作为一个成熟的民族生存下去,如今她应该能遵守神的诫命,即使没有地上的领袖,也能征服神的仇敌。

以色列的哪个支派应该先上去攻打那些还住在他们土地上的仇敌呢?“犹大当先上去,”耶和华说,“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 于是,犹大就上去,杀败了比利洗人,攻下了耶路撒冷,又杀败南部各族,攻占了他们的城邑。以法莲和玛拿西攻取了伯特利。但玛拿西没有继续进攻基色。西布伦和其他支派也没有与他们地业中的敌城交战。他们都只是让这些城的居民服苦,却没有除灭他们。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悄然而逝。

第48章 我赐给你们地土,非你们所修治的

对以色列人的惧怕沉重地压在迦南人的心头,这成了他们谈论的焦点。惧怕以色列,其实就是惧怕耶和华。面对以色列的威力,迦南诸城及其中的百姓还能用什么来对抗呢?他们该懦弱地向以色列投降吗?这可实在是下下策,那意味着要放下一切的恩怨,忘却所有的纷争。但目前的问题是,到底要不要这样做。

于是,迦南地北部和南部的诸国迅速地聚到一起,商讨如何联手与以色列以及她大能的神争战。

然而,以基便城为首的迦南中部诸国却不采取这个策略。基便控制着这个重要地区的山谷和交通要道。那地的诸王考虑再三,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以色列军队向南推进,他们将首当其冲;他们胜过势如破竹的以色列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以色列完全受那位神大能的保护。基便人想要尽可能的保全他们自己的性命;因此,他们做出了与北部和南部诸王截然不同的决定。

艾城遭毁灭后不久,一群来自异国的使者打破了以色列营地的日常生活。使者们看起来风尘仆仆,疲惫不堪,他们是来求见以色列的首领的。

“我们是从远方来的,”使者的代表对约书亚说,“求你与我们立约。”

以色列众长老心存疑虑,摇头不肯答应。谁能保证这群陌生人说的是实话呢?说不定他们其实就住在迦南地,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呢!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