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华人基督徒网络团契

第93章 那坐在天上的必发笑

如果尼布甲尼撒原本认为他侍奉的神米罗达(Marduk)已胜过以色列的神雅威,那么,他梦中那尊大像的遭际以及三个犹太人在火窑中毫发无损一事,却让他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在这两件事中,以色列的神都彰显了他的大能,这迫使尼布甲尼撒承认,耶和华是大有能力的。他虽然没有因此不信巴比伦殿中有神明,但他真心赞美受奴役的犹太人的神,认为他是万神之神。

对于这位骄矜不可一世,自认为可以对被掳的犹大人为所欲为的暴君,神会将他降为卑。先知耶利米在预言中言之凿凿,说压迫以色列的国必受责罚128,他们会被两罪并罚——一是他们不敬神,二是他们欺压神圣约的子民。神的选民虽然叛逆和不忠,但神不会因此不惩罚欺压他们的人。

因为,无论是亚述王撒珥根驱逐北方各支派,还是尼布甲尼撒掳掠犹大,都不是出于爱耶和华。恰恰相反,促使亚述和巴比伦掳掠神百姓的是恨,对耶和华的恨——这位神救那受奴役却固执己心的民族脱离了埃及人之手,又以奇妙大能引领她涉红海、行旷野,还赐她特权尊位,让她在地上作他的儿女;此后的几百年间,他又大大地保守、祝福她。

当尼布甲尼撒正如日中天,权势达到巅峰时,他被自己的荣耀光环遮蔽了双眼,只差没有俯伏在地敬拜自己了。

第92章 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的神是应当称颂的

世上没有一座城像巴比伦一样地域广阔,雄伟壮丽。城的外墙长达十八公里,三角形的城垛分布其间,这使巴比伦看起来像一座牢不可摧的坚固城。哪支军队能够围困这固若金汤的城呢?哪个元帅有勇气攻击这高达七米的城墙,宽阔的护城河以及数百个壁垒?

然而,在为尼布甲尼撒所铸的巨像行开光之礼那日,巴比伦境内无人欣赏这城的雄风和盛名,人们纷纷将目光注视在立于巴比伦城墙外杜拉平原上的金像上。

那像高三十米,宽三米。不仅它的头是用精金铸成,如尼布甲尼撒梦中所见,而且整座像都是金制的。它那硕大的体积和雄伟的外观显出了巴比伦的强大和荣耀——这正是王让人设计这座金像时的意图。王还要在开光仪式上将这一点昭告天下,他命令差人将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召来参加这一盛典。

庄严的典礼开始之前,王的传令官宣布了仪式的大小细节:音乐响起时,所有人都必须在像前俯伏下拜,敬拜巴比伦的凛凛威荣、拜其强大的国力和金字神塔中的巴比伦神,即太阳神马杜克(Marduk)126。传令官最后警告说:“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

音乐声蓦然响起……高亢的角,激越的笛,悠扬的琵琶、琴、瑟,幽怨的风笛。

那一刻,所有位高权重的、势利骄横的和来自被尼布甲尼撒征服之各国的人,都俯伏在地,敬拜金像。

第91章 王的异梦

尼布甲尼撒任命犹太人基大利作省长,管辖几乎已被夷为荒场的犹大。基大利将官邸设在米斯巴。他品行端正,享有极高的威望,以至逃往摩押、亚扪和以东的百姓因他纷纷归回犹大。他们与没有被迦勒底人掳去的犹大百姓一同重建犹大的村庄和城市。

惟一不支持基大利的是出身王族的以实玛利。他与亚扪人的王合谋陷害这位下车伊始的省长。

以实玛利道貌岸然,心机深藏不露。基大利虽受到多次警告,但他仍然对以实玛利深信不疑。

耶利米也与被留下的百姓同住在犹大。起初,他被镣铐捆锁,由得胜的迦勒底人押解前往巴比伦。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发现了其中的冤情,就立即释放了这位先知,并让耶利米选择住所——可以去巴比伦,也可以留在犹大。他说,“因为所发生的正与你奉你神耶和华之名所预言的一致。”于是,耶利米得了自由。

耶利米留在了犹大。这个选择会让他的生活非常艰辛,因为犹大的百姓面临着诸多困苦。

这一切都源于以实玛利的突然袭击。基大利遭到谋杀,一同殒命的还有和他在一起的所有犹大人,以及巴比伦兵丁。米斯巴的居民都被掳到亚扪人那里。西底家的女儿们因受托于基大利,也被掳了去。

第90章 铁轭

约西亚去世后,耶路撒冷的百姓继续哀哭。这不足为奇。百姓无不怀念过去的美好生活和犹大的黄金岁月。

约西亚下葬后不久,灾祸便接踵而来。埃及法老征服了犹大,谕示百姓要接受法老在耶路撒冷握有至高无上的权位这一现实。

约西亚的儿子约哈斯作王仅三个月,法老尼哥便废黜其王位,将他流放至埃及,继而立了约哈斯的兄弟,就是看起来更愿意合作的以利雅敬为王,并将他的名字由以利雅敬改为约雅敬。

耶路撒冷百姓因约哈斯被流放,以利雅敬被改名为约雅敬而受到奇耻大辱。岂料这位新登基的王为了进贡尼哥而向百姓征收重税,这使百姓更是愁苦不堪。

然而,这位王自己却分文不纳。他花重金装饰自己的宫殿,却拒付工人工价。那时,压诈已成了司空见惯的事。

话要说回来,一意孤行的并不仅仅是王,普通百姓也毫无二致。虽然在约西亚作王时期,人们重新开始献祭、守节、到殿中敬拜,但他们并未归回到自己献祭、守节和敬拜的对象耶和华的面前。约西亚这位敬虔的王仅仅像一道大坝,起到阻止犹大犯罪的作用。随着他的去世,这道堤坝轰然崩塌,罪恶又如洪水猛兽袭击全城乃至全国。曾经叫儿女出门捡柴,叫妻子抟面以向偶像献祭109的犹太人,在殿中热火朝天地讨论起赎罪祭和赎愆祭的区别。

第89章 最后的复兴

又是一个孩童在耶路撒冷登基,那就是约西亚。他接续被杀的父亲作王时,年仅8岁。

那些杀害约西亚的父亲亚们王的人,盼望得到犹大郊区的支持,好去消灭那些甘心服在亚述统治枷锁下的派系。但这些郊区的百姓对反抗亚述的统治,却表现得漠不关心,因为这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那时,亚述是世界性帝国,统治的地区东起波斯湾,西至地中海。其首都尼尼微像一颗明星,在灿烂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埃及、巴比伦以及波斯湾地区的埃兰等所有国家,都因这个强大巨人的侵略而受欺压。同其他所有被征服的国家一样,犹大也被迫向残忍的亚述统治者交付巨款。这些侵略者的目的就是要掠夺和征税,而他们控制这些臣服国家的常用手段就是大棒和鞭子。亚述的掌权者似乎从来都没有认识到,他们残酷的独裁统治为自己积蓄了极深的苦毒和憎恨,而这种苦毒和憎恨终将发泄出来,如同骇人的飓风一般。

在遭受鄙视的犹大地,曾有先知的话临到,他宣告说,几乎坚不可摧的亚述帝国及固若金汤的大城尼尼微要衰落。以赛亚曾经预言说:“亚述人必因耶和华的声音惊惶。” 99(赛30:31)

先知那鸿同样在异象中看到,反抗的军队正在进军尼尼微,他们的战车在街道上驰骋。他在异象中看到,底格里斯河汹涌的河水冲毁了堤坝和城墙,淹没了城市。尼尼微城的贵胄被剥去华服,下在监里100。(鸿2:5-7)

第88章 “我必擦净耶路撒冷,如人擦盘…”

犹大王希西家病得要死,当时他最担心的是否是他还没有儿子继承王位呢?如果没有合法的继承人,那么大卫那位伟大的子孙如何从他的血脉而出呢?

希西家病愈几年之后,他的王位继承人出生了。希西家给他的儿子取名为玛拿西。无疑王一想到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一定是悲痛欲绝,“我的儿子才十二岁,我就要离他而去;他刚十二岁就要成为一国之君了。” 果真,就在玛拿西年过十二时,他父亲去世、下葬了。不幸的是,这个新国王还太年轻,更不幸的是当时犹大的光景不堪一击。那时犹大已经成了亚述的附庸国,尽管大卫的王位是属于他的,但大卫王国那光辉灿烂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过至少还有一个有利条件:先王希西家已经重新使府库填满了金银财宝、香料、宝石和贵重的物件。谷仓和酒窖也装满了五谷、新酒和油。圈中的牲口也不计其数。(代下32:27)

倘若那时犹大百姓真正悔改了,倘若年轻的王玛拿西也有忠心,那么玛拿西继任后若干年的黑暗岁月中就会有相当的光明尚存。可是不但百姓没有悔改,王也不忠心。

当年希西家对神的热忱和西拿基立军队的威胁,使得罪恶的耶路撒冷居民就如同缩头乌龟一样暂时有所收敛。既然那个专制又对神极度狂热的老国王已经作古,亚述大军的威胁也已消除了,乌龟的头又慢慢地伸了出来,小心翼翼地探索着周围的世界……继续做不敬虔的事。

第87章 葡萄园之歌

约阿施王死后,他的儿子亚玛谢登基作王。

亚玛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死杀他父亲的人。接着,他聚集犹大军队攻打反叛他的以东。亚玛谢估计自己的三十万兵力不足以打这场仗,就另从以色列招募了十万人。

但耶和华藉着他的先知警告亚玛谢说,以色列是一个悖逆的国,他不应该向以色列求助。先知说,“耶和华是大能的,他会用别的方式帮助你”。亚玛谢听从了先知的警告。他后来打败了以东这件事,清楚地证明他的顺服是对他有益的。但结果他的感恩却变成了骄傲,骄傲又使他变得残忍暴虐。一万个以东俘虏被推下悬崖活活摔死了。

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位大卫家的王子居然把以东人的神明也带回家,并为其设立祭坛。于是,又有一位先知前来警告他。但这次王不但听不进去,还鄙夷地反问道,“谁立你做王的谋士呢?”

“我知道,神定意要灭你,”先知这样回复王的侮辱和恫吓。

然而,亚玛谢似乎对这一宣告充耳不闻,继续跑在通向灭亡的道路上。为了表示对以色列的轻蔑和报复,亚玛谢向以色列王约阿施宣战了。但耶户的这个孙子并不怕亚玛谢,他用了一个寓言让亚玛谢明白他的意思,“黎巴嫩的蒺藜差遣使者去见黎巴嫩的香柏树,说,将你的女儿给我儿子为妻。后来黎巴嫩有一个野兽经过,把蒺藜践踏了。”

第86章 大卫家的灯不灭

约沙法政权下的光明时期一过,便是约兰政权下的黑暗时期。约兰一继承王位,犹大的黑暗就来临了。

由于被恐惧和忧虑的邪灵缠身,这个王成天过得提心吊胆,唯恐有人谋反篡位。那么他怎样才能克服这种恐惧呢?万全之计就是铲除一切可能危及他王位的人。 约兰是一个极端的人。他不但决心杀害六个亲弟弟,还要杀掉一些他不放心的首领。就这样,他把自己的王位建立在了至亲的鲜血之上。

有谁觉得这种罪行不可理喻呢?别忘了,约兰娶的可是亚哈和耶洗别的女儿亚他利雅。“亚他利雅”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掌权”。她要确保只有一个“神”掌管犹大。然而,她非但没有选择顺服亚伯拉罕、摩西和大卫之神的恩慈统治,反而选择把巴力的暴政强加给犹大百姓。

约兰王朝能免于顷刻覆灭,单单是因为耶和华与大卫所立的约。耶和华曾郑重地向大卫应许,要使他和他的后裔在耶路撒冷的光不灭。以色列被掳之前,曾有九代王朝执政。然而犹大至今未遭毁灭,大卫王朝中仍有一位王坐在王位上。 这就应验了神给大卫的应许。这应许是神要继续信守的,会一直持续到大卫那位伟大的后裔——耶稣基督登上宝座,建立他永远的国度之时。

第85章 犹大的光与暗

约沙法作犹大王的时候,百姓住在犹大地肯定是件美事儿。因为约沙法做了许多事让犹大地能有安定舒畅的生活:像防守边境、坚固要塞,并加强军队的力量。这些都保证了犹大的和平安定。

那时犹大还有一些给偶像献祭的丘坛,是他父亲那一代留下来的。约沙法废去了这些丘坛,还除掉了百姓重建的木偶。王知道这只不过是开始,因为他心里非常清楚,为了预备大卫的那位伟大子孙——耶稣基督的到来,人们心中弯曲的路必须要修直。

每当君王要进城的时候,人们总要做好迎驾的准备。路上的坑坑洼洼都要修平,崎崎岖岖都要修直。

通过废除丘坛和木偶,约沙法除去了把百姓一再引入拜偶像和邪恶之中的有害物。现在正是把弯曲的道路修直,把坑洼之处填平的时候了。犹大的“坑洼之处”指的就是百姓对神的律法、神的公义一无所知。

约沙法差了十六个人,带着律法书走遍国中的各城各乡。这些人都是最有声望的人,是从首领、祭司和利未人中精选出来的。他们每到一处,就召集百姓来听他们宣读律法。

回到神的话中来!回到耶和华的律法中来!这就是那些日子所传讲的信息。老人们再次听到这些话时,就好像回到了童年模糊的记忆中。年轻的一代更是头一次受到这样的教导,而这是原本应该从他们父母那里学到的。一国若拒绝遵守永生神规定的诫命,则毫无前途可言;若百姓对神的话一无所知,就面临毁灭。

第84章 耶和华的眼目遍察全地

罗波安作王的头几年,常有许多人来往于以色列与犹大的边境,大多数过境者都是从北国到南国去。这种情况始于许多利未人离开以色列迁往犹大定居。接着,大批忠心的信徒就跟着他们移居,因为他们再也不能忍受继续住在以色列了。显而易见,他们的王耶罗波安已经打破了耶和华在他和外邦神明之间所立的界限。这个认识使他们不得不面临做抉择的时刻。他们可以选择仍然昧着良心留在以色列,或者选择单纯地顺服神,到犹大和便雅悯支派中寻找一个定居的地方。选择后者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得离开家园、离开自己支派的地界、放弃田产家业,并离别亲朋好友。

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人决定离开。他们宁愿蒙受生意和财产上的损失,也不愿让自己的灵魂受亏损。这样一来,犹大地的人口就稠密起来了。由于这些新来的人都是持守原则的,所以他们的到来增强了犹大的道德力量。

这种情形持续了三年。在这三年之中,罗波安的国犹大悄然繁荣起来。但是之后王就开始沉迷女色,他父亲(所罗门)的生命正是因为此事而停滞不前。然而罗波安好像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在申命记17:14-20中针对王所立的诫命再次被违背,这给王和他的国带来了可怕的后果。犹大地的情况迅速恶化,百姓无法无天,就好像天上没有一位恨恶罪恶的神一样。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