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华人基督徒网络团契

主日三十九

概要

第五条诫命说的是权威,要求我们爱戴、尊敬并顺服父母及一切在上掌权者。

解说

从第五条诫命开始,我们就进入了十条诫命的第二部分,即“我们对邻舍的责任”(答93)。有人不同意这样的划分方法,认为十诫最好应按五五对开来划分,因此第五条诫命应该属于第一部分或说第一块法版。他们的理由如下:首先,按照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的说法,犹太人是这样划分的;其次,如果把第五条诫命归于第二部分,就说明我们对邻舍的责任多于对神的责任,这是不合理的;再次,父母不是我们的同辈;最后,使徒保罗在讲述十诫第二部分的时候,也没有提到第五条诫命(罗13:9)。

对我们来说,这种推论没有多少说服力。我们认为,广泛被认可的前四后六的分法更有说服力。此外,还有一个很好的原因可以说明为何第五条诫命是十诫第二部分的开头:这条诫命讲的不是家庭吗?而家庭不正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和支柱吗?若家庭中没有好的教导、纪律和榜样,社会中就必定会出现暴力、伤风败俗、偷盗、诽谤及不满等现象。

主日三十八

概要

第四条诫命论及的是专门用来敬拜神的日子。它呼召我们记念神的创造和拯救之工,听神的吩咐,歇下手上的工,止息作恶,满怀喜乐地来到神面前。

解说

主日38讲述的是律法第四条诫命,这条诫命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分的最后一条。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对神的位格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他必须是我们的敬拜对象,也知道我们该以什么方式敬拜他,该怎样说出我们在敬拜一事上的态度。在第四条诫命中,我们要说一说在哪一天敬拜,敬拜中又要做些什么。

这一诫命实际上以“安息日”一词为中心,这个词的意思是停止或结束各项活动。因此,它常用来指“歇工的日子”。从圣经中我们得知,这一日要“歇工”这一做法不是来自风俗习惯,也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神的命令。利未记23:3说:“六日要作工,第七日是圣安息日,当有圣会,你们什么工都不可作,这是在你们一切的住处向耶和华守的安息日。”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神最早在什么时候、向谁颁布了这一命令?关于这一点,人们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安息日是神在创世之初设立的,始于伊甸园,也适用于全人类(创2);另一种看法是,安息日是神在西奈山设立的,始于西奈山,只对以色列人有效(出20)。

主日三十六,三十七

概要

第三条诫命说的是我们对真敬拜所当持有的态度,这尤其体现在对神之名的使用上。

解说

第三条诫命的核心内容是“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这是什么意思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也许是仔细查考这句话里的几个关键词。在这里,动词“称”与“高举”同义。另外,“耶和华的名”意为神的声誉。

当我们说某个人在某个圈子里得了什么名时,我们指的不仅仅是此人的名字,也指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有恶名”的意思是声誉不好,不受尊重和尊敬;而 “有美名”则恰恰相反。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不是人的声誉,而是神的声誉,更确切地说,我们所说的乃是“耶和华”的声誉。“耶和华”是当初神在何烈山上向摩西显现时所用的立约之名(出3:15)。

还有一个关键字是“妄称”中的“妄”这个字,它和空虚、空无同义,用来描写视神为虚假的态度,就是说,在用到神的名时,没有真正认识到,也没有尊重他的名所代表的含义。

总的来说,这一诫命针对的是以不谨慎、视之为虚妄的态度称呼、应用神的圣约之名的做法。这样的做法是对神的不尊重、不敬畏、不尊荣、不赞美、不敬拜、不顺服。

主日三十五

概要

第二条诫命所说的是我们当用什么方式敬拜耶和华神。

解说

第一条诫命说到了那位配得我们敬拜的独一真神,紧接着的第二条诫命则探讨了我们当用什么方式敬拜他。很多人没有这样划分,路德宗教会将第一、二两条诫命合并成一条诫命就是不划分带来的结果。这也使他们不得不把第十条诫命拆分成第九和第十两条以便凑够十条。路德宗的这一划分方法自然使得前两条诫命各自的重要性都被大大削弱了,而最后一条诫命被拆分又显然是人为的。从措辞来看,第二条诫命实际上禁止我们为敬拜、侍奉神之用而雕刻任何受造物的形像,并强调说我们不可敬拜、侍奉它们。什么是雕刻的像呢?雕刻的像指的就是用木头、石头或者金属雕刻、铸造出来的鸟、爬虫或牛犊等的形状或塑像。

为什么要弃绝所有的偶像崇拜呢?圣经为我们列出了一系列原因。首先,这是神的话语所明令禁止的(出20)。仅仅这一点就应足以使我们将之抛诸千里之外。除此以外,圣经还列出了许多其他原因:由于神是忌邪的神,没有什么比偶像崇拜更能激起神的忿怒(出20);偶像崇拜将无限的神看作有限,好像人可以控制神似的(诗115:4-8);它也扭曲了神的形像,因为神本是个灵,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约1;18; 4:24);它玷污了神的名(出32:4, 5;王上12:25-33);它也将神的圣约子民领入歧途(申4:9-24)。

主日三十四

概要

善行的标准来自神的律法。第一条诫命论及的是我们敬拜的独一对象,即耶和华神。

解说

从主日34开始,《海德堡要理问答》进入了一个新的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主日34-44,它对神的律法进行了全面的讲解。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神的律法”是什么意思。如果仔细查考圣经,我们很快就会发现,“神的律法”这一表述有几种不同的提法。它有时指整本圣经(约10:34),有时指圣经的前五卷书,即摩西五经(太5:17),但更多的是用来指代十条诫命(出20;申5)。在《要理问答》中,“神的律法”显然是指十条诫命(简称“十诫”,下同)。

这就带出了另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这个问题与神的律法,或者说十诫在基督徒生活中的功用有关。有很多自称基督徒的人认为,由于我们已经不在律法之下了,所以我们也无需再遵行律法了。他们认为,十诫在《海德堡要理》中出现是《要理》的污点和错误;它的出现贬低了耶稣基督的拯救之工。

主日三十三

概述

真正的悔改是不断地转离罪,归向神。

解说

主日32的最后一个问答问道:“那些忘恩负义、拒不从罪恶生活中悔改归向神的人能得救吗?”所以,《海德堡要理》主日33集中注意力,用“悔改”和“归正”这两个词讲解什么是真正的归向神。旧约中的这两个词常被翻译为“悔改”。其中一个的意思是“感到难过”、“悔恨”,或者“心生怜悯”。另一个用在圣约关系中时则表示离开罪,转向神;转离罪恶的道路,走神的道路;离弃偶像,归向神。新约中用以表示悔改的词和旧约中的用法很相似,都强调心思意念和态度上的改变。

这让人联想到许多圣经章节。在帖撒罗尼迦前书1:9中,保罗谈到了信徒当如何“离弃偶像归向神”;在以弗所书4:22-24中,他呼召信徒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并且穿上新人”;在歌罗西书第3章中,他又指出“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穿上新人”。基于这些经文以及其他多处经文,《海德堡要理》把“真正的悔改”(或归正)称作“旧人死去,活出新人”(问答88)。总之,真正的悔改既有“死”的一面,又有“活”的一面。

主日三十二

概述

我们的感恩或善行(或作“好行为”,下同——译注)都是基督救赎我们、圣灵更新我们所带来的结果。

解说

从主日32开始,我们来到了《海德堡要理》的第三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论感恩”。这一部分可划分为以下几大块:主日32讲到了感恩的必要性;主日33讲到了感恩的特点;主日33-44a探讨感恩的原则(即十大诫命);主日44b探讨感恩的不完美性;主日45-52探讨感恩所带来的能力(即主祷文)。

在主日32中,《海德堡要理》回顾了前面学过的一个主日的内容,以此开始了新的一部分。在主日24中,我们探讨了信心与善行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学到了善行不能为我们的得救作出任何贡献。得救是因为信基督,而且唯独因信基督。因此,善行不是得救的先决条件。那么,善行是不是因此就可有可无,没有任何重要性了呢?不是的。善行也是必要的,虽然它不是得救的基础或部分的基础,但它却能证明我们藉着真信心连于基督这一事实(主日25)。

主日三十一

概述

藉着使用福音的宣讲以及教会纪律这两把钥匙,天国向信者开放,向不信者关闭。

解说

在上一个主日的最后一个问答中,《海德堡要理》谈到了 “不信不虔的人”不能领受圣餐。《要理》指出,教会必须使用“天国的钥匙”,禁止这等人领受圣餐。主日31将进一步关注天国钥匙的话题。什么是天国的钥匙?这些钥匙起什么作用呢?从某种意义上说,“钥匙”这个词非常形象。人人都知道,钥匙是用来开门关门的,家门、房间、橱柜、汽车和其他地方都需要用钥匙打开。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向某些地方,或者某个领域的大门。天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的一个领域,它不可以随便进去,而需要用钥匙去开它的门。有的人可以进入天国并享受赦免之恩、生命的更新、永生和荣耀,而其他人却被拒之门外,因为天国的门向他们是锁着的。

主日二十八,二十九,三十

概要

圣餐指向我们的主在十字架上一次的献祭;它使我们连于基督,也彼此相连;它使我们的灵魂得到滋养。分领圣餐的人都必须恨恶自己的罪,信靠基督,并努力过圣洁的生活。

解说

这一课所涉及的三个主日都在讲解同一个主题,同一个圣礼,即圣餐礼。

什么是圣餐礼?它对我们有什么意义?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记住之前讲到的圣礼的本质。第一,圣餐是标志。我们以饼和酒作外在的标志。我们相信,饼被擘开,酒被倒出既是标志又是印记。它们标志了什么呢?它们为我们描述了这样的事实:正如饼在我们的面前被擘开一样,主耶稣基督为我们舍身,死在了十字架上;此外,正如酒被倒出,我们亲眼看见一样,救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流尽了宝血。这两个标志都把我们引向我们的赎罪祭——耶稣基督。

第二,圣餐也是印记,它向所有凭信心领受圣餐的人应许,基督的身体是为他们舍的,宝血是为他们流的。圣餐保证了基督是为我们而舍命的,我们的罪因此得了赦免。圣餐还向我们保证,正如饼和酒滋养我们的身体,基督的身体和宝血滋养我们的灵魂(答75)

主日二十六,二十七

概要

圣洗礼是我们受基督宝血和圣灵之洗的标志和印记。

解说

我们已经看到圣礼是圣洁的、可见的标志和印记。接下来,《海德堡要理》要将注意力转向了圣礼中的洗礼,要弄清圣洗礼向我们标志和印证什么。

洗礼的标志就是水。水是什么?它是使生物生长、得到养分的介质,用于维持菜蔬、动物以及人类的生命。所有生物都需要水。此外,水还有去污的作用,不论是单独使用还是和肥皂一起使用,水都可以去除身体和衣物上的污渍。洗礼中强调的是水的第二种功用。答69说:“基督设立这外在的水洗,并以此应许: 他的宝血和圣灵必洗去我灵魂中一切的污秽,即所有的罪,正如水洗去人身体的污秽一样。” 从这句话看,洗礼中的水象征着信徒所有的罪都被洗除了。它指向基督的血,正如水洗去我们身体上的污秽一样,血洗去我们灵魂中的污秽。

洗礼中的水有特别的能力吗?(问答72) 罗马天主教教导说,水有能力除去我们的原罪。《海德堡要理》的教导正好相反:水就是水,洗礼中的水没有被注入特别的能力和力量,也没有特殊的效能。它应该被看作一个标志,指向我们肉眼所看不见的,即基督的宝血和圣灵。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