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圣洗礼是我们受基督宝血和圣灵之洗的标志和印记。
解说
我们已经看到圣礼是圣洁的、可见的标志和印记。接下来,《海德堡要理》要将注意力转向了圣礼中的洗礼,要弄清圣洗礼向我们标志和印证什么。
洗礼的标志就是水。水是什么?它是使生物生长、得到养分的介质,用于维持菜蔬、动物以及人类的生命。所有生物都需要水。此外,水还有去污的作用,不论是单独使用还是和肥皂一起使用,水都可以去除身体和衣物上的污渍。洗礼中强调的是水的第二种功用。答69说:“基督设立这外在的水洗,并以此应许: 他的宝血和圣灵必洗去我灵魂中一切的污秽,即所有的罪,正如水洗去人身体的污秽一样。” 从这句话看,洗礼中的水象征着信徒所有的罪都被洗除了。它指向基督的血,正如水洗去我们身体上的污秽一样,血洗去我们灵魂中的污秽。
洗礼中的水有特别的能力吗?(问答72) 罗马天主教教导说,水有能力除去我们的原罪。《海德堡要理》的教导正好相反:水就是水,洗礼中的水没有被注入特别的能力和力量,也没有特殊的效能。它应该被看作一个标志,指向我们肉眼所看不见的,即基督的宝血和圣灵。
[有些人就洗礼中的水有没有特殊能力的问题意见不一,而另一些人就洗礼应该用多少水的争执不下。浸信会和其他一些教派坚信只有全身都浸入水中才是合宜的洗礼,即浸礼;其他人则认为用洒水方式施洗也未尝不可。相信只有浸水方式才合宜的人一直都在试着证明圣经站在他们这一边,但他们一直未能给出令人信服的依据来结束这一争论。浸水方式在旧约和新约中常常被使用,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这种方式的广泛使用并不能排除洒水方式也为合宜这一可能性。事实上,争议的中心词 “baptizo”既指浸水也指洒水。简而言之,用多少水的问题远没有水象征什么的问题来得重要。]
然而,圣洗礼不仅仅是一个标志,也是一个印记。它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画面,也是一种应许和承诺,向我们保证,所有信基督的人都已经被宝血洗净,罪得赦免(弗1:7;启7:14)。 洗礼还进一步保证,所有信徒都已受圣灵的洗。换句话说,我们要继续被圣灵更新,成为圣洁,作神的肢体,越来越向罪死,向神活(约3:5-8)。综上所述,圣洗礼应许我们受双重的洗:基督宝血的洗和圣灵的洗。
这是一个多么有力量的宣告啊!这一宣告的依据是什么呢?是人的心愿或人的推测吗?《要理》告诉我们,其依据就是神的启示。马太福音、马可福音、使徒行传和提多书中都谈到了这些关于洗礼的应许(问答71)。 我们也能在这些经卷中看到一些十分直接的表述,比如“重生的洗”(多3:5),“洗去你的罪”(徒22:16)等。这些经文都不能以字面意思去理解,它们指的是属灵意义上的除罪——每个信徒都应该期待、宣告这一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建造。
有些人在婴儿时期就受了洗,但后来离开了神;有些人成年后才受的洗,后来也背信弃义了。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呢?洗礼中的应许对他们还有效吗?这些应许是无条件的吗?不是!圣经中没有一处教导说,不信的人和不属神的人受了洗,他们的罪也会被洗除。我们绝不能将神的应许和诫命割裂开来看的。我们在申命记中清楚地看到,如果以色列对神忠心不二,她是可以从神得到很多的应许和祝福(申28);相反,如果以色列背离神,她就会经历神许多的咒诅(申28)。
[有些人确信,神的应许永远是无条件的,但这无条件的应许只是对选民而言的。换句话说,一个人受洗后不顺服神,甚至拒绝神这一现象与其说表明这个人失去了神的应许,倒不如说它说明这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神的应许;他当初所受的洗礼是毫无意义的。这样的观点从神学方法上看似乎很符合逻辑,因而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它在圣经中却找不到依据。神来到以色列民面前,对全以色列民宣告他的应许,呼召他们过顺服神的生活,并应许说,所有顺服神的人都将受到祝福,不顺服的人都将受到诅咒。简而言之,他的应许不论是福是祸,都永远真实有效。若说神将应许给了所有子民,但只对部分人有效,这是指控神说谎。神的应许是给所有子民的,这是因为神赐福音是一件严肃的事,是出于他的好意。有些人离开神的应许,这不能怪神,乃要怪自己不信。]
与圣洗礼有关的争议不仅体现在对神的应许之性质的理解上,也体现在对受洗资格的理解上。有些人称,洗礼只是为成年信徒设立的;所有的孩子,无论是信徒的还是非信徒的孩子,都没有资格受洗。他们这样的断言是根据什么呢?他们罗列出好几个论据:(1)圣经中没有一处讲到婴孩应该受洗;(2)割礼与洗礼没有关系;(3)人必须在信的前提下才能受洗。
上述第一点认为圣经在婴孩洗礼一事上保持缄默,所以婴孩不应该受洗,但这是站不住脚的。圣经中也没有一处经文讲到女人可以领受圣餐,那么我们要因此禁止女人领圣餐吗?至于第二点,宣称割礼和洗礼之间在基本含义上有所不同,这本身就没有根据;断言割礼纯粹是肉身的、外在的仪式,更是无视圣经的教导(申10:16;30:6;书5:2及其后经文; 耶4:4; 罗2:28,29;4:11;腓3:3)。最后一点,圣经确实讲到了信与洗礼之间的关系(可16:16; 行2:38;8:27),但从上下文看,这论及的是成年人。如果一个成年人悔改归信,他们就当受洗。但是孩子也是这样吗?信徒的孩子也只有等他们自己信了才能接受洗礼吗?信一直是首要条件吗?
《海德堡要理》对此作出的回答是否定的。《要理》认为,信徒的孩子必须受洗。为什么?因为他们属于基督——这是最基本的,他们属于神的圣约和教会。那些强调洗礼只为成年人设立的人没有其他依据,只会说还没有归信的孩子,或有智力障碍无法归信的人都不属于基督。[浸信会采用奉献礼。在奉献礼上,父母将孩子奉献给神,以此表明这个孩子自身无法承受信所带来的结果。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孩子都不适合受洗,为什么奉献礼又是合宜的了呢?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在一个礼仪中,父母起了誓,但神态度不明确,那这个礼仪有什么用呢?]
信徒的孩子并不是在地狱边缘,而是在神的圣约里,他们属于神,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在旧约中,孩子属于神的圣约。他们受割礼作为圣约的标志和印记(创17:9-14)。 我们也可以在坚立圣约的仪式上看到孩子的身影(申29:10-12;书8:35; 林后20:13;珥2:15,16)。因此,他们也是神的百姓。
在新约中,割礼被洗礼所取代。这使一些人猜想这一圣礼在含义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譬如,在旧约中属神子民的在新约中就不属于神的子民了。然而,从这一点无法得出上述结论。首先,割礼和洗礼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两者都与洁净有关(耶4:4;多3:5;西2:11-13);两者都是圣约的标志和印记。其次,我们当谨记,使徒行传中记载的洗礼不仅是向成年人,向群众施行的,也向吕底亚、狱卒、基利司布、哥尼流以及司提反等一个个家庭施行的。此外,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使徒们也称孩子为教会的一员(弗1:1;6:1-3;西1:1,2;3:20)。总而言之,否认信徒的孩子应该受洗,就是无视神与他子民所立的圣约,就是割裂新约和旧约的关联,割礼和洗礼的关联,也是把救恩特殊化,使其只对成人和精神健全的人有效。神的应许是给信徒及其儿女的(徒2:39)。我们的神是世世代代的神。
我们一方面必须弃绝浸信会在婴儿洗礼上的立场,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认识到浸信会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天主教滥用婴孩洗礼导致的,我们就会失职。几个世纪以来,罗马天主教一直教导洗礼性重生,认为洗礼有拯救的大能;无论受洗人有没有信心,他受了洗就得了救恩。各种新教教会都教导不同形式的假定性重生。在20世纪30至40年代的荷兰,教会正式采纳的观点都与此大同小异。当时的改革宗教会也受了一些教会的影响,教导说孩子受洗的时候,我们必须假定他们已经重生,或者他们的心里已经被播下重生的种子;假如一个孩子后来表现出不信,这说明他从来没有真正在圣约里有份。很简单,这些人是在推测神可能在这些孩子的心里和生命里做了什么,没做什么。他们不在神确实的应许中寻求庇护,也不跟自己的孩子强调要过信心的生活来回应神的应许,而是在主观主义中迷失了。对付有关洗礼的谬误,唯一的方法就是对神的圣约有正确的认识。圣约是神与他子民之间约的关系,这个永远的约将神和他的信徒以及信徒的儿女连结在了一起;圣约也是应许和祝福的关系,它要求神的子民在爱心、信心、信靠和顺服上有积极的回应。
名词解释
表明并印证 | 这些词指的是圣礼的定义。 |
---|---|
外在的水洗 | 洗礼所用的水是去除污秽的介质。 |
血和圣灵 | 净化的介质。基督宝血为我们罪得赦免奠定了基础,而圣灵把赦罪之恩应用到我们身上。 |
我所有的罪 | 包括原罪和实际的罪。 |
从神而来 | 不是从教会或是祭司而来。 |
基督宝血 | 这是神恩典的基础。请研读希伯来书第9-10章,这两章特别描写了基督献己为祭。 |
马可福音16:16 | 这一节经文和马可福音16:9-20作为结尾章节一样,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很多学者坚持认为,没有足够的手稿证实这是整章的结尾。 |
外在的水洗 | 洗礼所用的水没有特殊的能力,因为水无法除罪。 |
保证和标志 | 洗礼得到了神确实不变的应许,没有“如果,但是或者还有”等等。 |
真的得以洗除 | 洗礼保证了我们的罪真的得以洗除,这是基督宝血和圣灵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的保证。 |
圣约 | 是神设立的神与人之间的约定。藉此圣约,神赐应许给他的子民;同时,他的子民也蒙召以爱心和服事为神而活。 |
赐人信心的圣灵 | 圣洗礼并不赐人信心,只有圣灵才生发信心。 |
准许加入 | 使某人成为教会一员的连结的行为。 |
割礼 | 旧约中的圣约礼仪,指割掉男性的阳皮作为除去罪和罪带来的咒诅的标志。 |
请插入图例
阅读
创17:1-14 | 设立割礼 |
---|---|
出4:24-26 | 割礼没有被施行 |
西2:11-13 | 割礼和洗礼 |
太28:18-20 | 施行洗礼的命令 |
太10:13-16 | 孩子蒙悦纳、得祝福 |
加3:15-22 | 主耶稣受洗 |
徒2;37-41 | 孩子也有份于洗礼的应许 |
徒8:26-40 | 洗礼和埃提阿伯太监 |
徒16:15,33 | 家人受洗 |
徒22:12-16 | 洗礼和水洗 |
争议
洗礼性重生 |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藉着洗礼,受洗人就得重生,灵性的状态就发生了改变。持这种观点的有罗马天主教和其他教派。 |
---|---|
假定性重生 | 这也是一种错谬,认为孩子受洗时,你必须假定他们已经得了重生,直到后来有证据证明事实并非如此。亚伯拉罕•凯帕尔就是这种观点的持有者之一。 |
婴儿洗礼 | 有重洗派背景的教会(如浸信会、宣道会、播道会、五旬节教会)以及其他教派否认婴儿应该受洗。他们只将洗礼看作是对悔改和信心的一种回应。我们这些相信信徒及其儿女都应该受洗的人强调的是神圣约的不变特征,以及割礼和洗礼之间的关联。(“婴儿洗礼”这种说法实在没有准确地表达我们的立场,因为我们不是说所有婴儿都应该受洗,而只是信徒的婴孩应该受洗。) |
灵洗 | 这种错误观点认为,基督徒需要经历第二次洗礼,这种洗礼不依赖于水洗而单独存在,发生在水洗之后。 |
洒水方式还是浸水方式 | 有些人声称洗礼必须要受洗人完全浸在水里。另一些人说两种方式都可以。 |
问答题
- “圣约” 是什么意思?耶和华在旧约中和谁立了约?
创2;3:14,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6:18;9: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17: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埃及19: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撒上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旧约中,圣约的标志和印记是什么?(创17:9-14)它教导和表明了什么?(利26:40;41;申10:16;30:6;耶4:4)这一标志和印记的接受对象是谁?(创17:12,13)如果他们拒绝接受会有怎样的后果?(创17:14)
- 神与他百姓所立的圣约在新约仍然有效呢,还是只在旧约有效?(路22:20;来9:15-20)根据耶利米书31:31-34,圣约以后的情况如何?这如何在基督里成就?圣约的标志和印记始终不变吗?(西2:11,12;太28:19)
- 圣洗礼是在何时何地设立的?(太28:16-20)是由谁设立的?(太28:18)施洗应该奉谁的名?(太28:19)
- 洗礼外在的标志是什么?(问答69)它表明了什么?(问答69,70)贯穿割礼和洗礼的基本教导是什么?(申30:6;耶4:4;徒2:38;22:16罗6:4)
- 洗礼向我们传递了怎样的应许?(见《洗礼仪文》)
a) 圣父应许
b) 圣子应许
c) 圣灵应许
- 成年人受洗后要担当怎样的责任?(见《洗礼仪文》)
- “因此藉着洗礼,神呼召并要求我们要有新的________,即要与父﹑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神________,________他,尽________、尽________、尽________、尽________地________他。我们不可________世界,而要________________,过________________。”
- 水洗本身能除去我们的罪吗?(问答72,73)谁教导说水洗能除罪?我们当如何看待水洗?(72,73)
- 坚持重洗派传统的人说洗礼只适用于成年的信徒。他们的论据如下:
a) “孩子不应该受洗,因为圣经中没有一处要求孩子受洗。”对此,你会作何反应?
b) “圣经说‘悔改并受洗’,而婴孩无法悔改,因此他们不可以受洗。”对此,你作何反应?
c) “除非孩子接受基督作他们的救主,否则他们不能被当作教会的一员。”对此,你又作何反应?
- 《海德堡要理》说婴孩应当受洗,因为他们属于神的________和_________。(问答74)请查阅创17:7;太19:14;徒2:39;林前7:14,看看关于婴孩和圣约的关系,这些经文是怎么说的。请查阅申29:10-12;书8:35;结16:20,21;拿2:15,16,看看关于婴孩和他们在教会中的身份,这些经文有何说法。
- 很多浸信会信徒把自己的孩子带到教会,行奉献礼,却不给孩子受洗。你如何看待这一做法?
- 使徒行传提到了很多受洗的例子,其中两个例子是给个人施洗。这两个人是谁?有五个例子是全家受洗,他们是哪些家庭?浸信会信徒说这些家庭都没有孩子,他们有充分依据吗?
- 我们坚持信徒和他们的婴孩都应该受洗。我们这么说是否就意味着我们认为这些婴孩已经得重生了呢?谁教导说受洗的孩子必须被假定为已经得了重生?你能针对这一教导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吗?怎样才能最好地反驳这一教导?
- 孩子受洗,父母从此就应该怎么做?(见《洗礼仪文》)这些应许在家庭、教会和学校教育中意味着什么?
- 人们在洗礼方式上也一直存在着颇多争议。洗礼有两种方式?大部分浸信会信徒坚持用什么方式?我们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是什么?(出24;7-8;结36:25;来12:24)有些孩子在婴儿期就夭折了,我们该怎么看待他们的情况?(《多特信经》第一项第17条)有些孩子像以扫一样,虽然生在圣约里,但长大后就离开教会。鉴于这种可能性,教会为所有信徒孩子施洗的做法合宜吗?
- 大部分新五旬派信徒都坚持认为受圣灵的洗是第二次受洗。这样的说法对吗?请加以讨论。
- 对错题
受洗与洁净有关。 (对/错)
所有受洗的人都信基督。 (对/错)
洗礼所用的水表明基督的宝血。 (对/错)
圣灵和洗礼没有直接的关系。 (对/错)
洗礼所传递的信息对婴孩和对成人是一样的。 (对/错)
洗礼所用的水能除罪。 (对/错)
洗礼不一定要奉三一神的名。 (对/错)
每个约都包括权利和义务两部分。 (对/错)
洗礼没有跟婴孩有关的内容,但洗礼直接对婴孩说话。 (对/错)
割礼和洗礼的基本含义是一样的。 (对/错)
圣经中没有一处要求婴孩受洗。 (对/错) - 在教会中,受过洗的非领圣餐成员和领受圣餐的成员之间有何区别?
- 你的洗礼对你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