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圣灵使我们成为教会的成员,一方面连于基督,一方面与其他信徒彼此联结;他也使我们欢喜领受神的赦罪之恩。
解说
在"圣灵神和我们的成圣"这部分内容中,《使徒信经》首先论及的是"圣而公之教会"。为什么呢?因为圣灵的大能与同在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教会。教会是圣灵的做工场所。
什么是教会?《要理问答》并没有给教会下定义,而是谈到了教会是怎样形成的,是什么将她联结在一起的,也谈到了教会的去向,以及每个信徒当如何与她联合;但圣经中的确用了一些词来描写教会。旧约用 "qahal"(意为"集会或聚集)和"edah"(意为"会众")(见撒上7:7;民10:2)。新约则用了"ekklesia"。这是两个希腊词的组合,意思是"被呼召出来的子民之聚集"(a called-out assembly)(太16:18;18:17)。这些意思都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教会是从世界中被呼召出来的一群人,他们以新会众、新团契的身份来服事神。
那么呼召他们的是谁呢?《要理问答》说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是教会最主要的创立者,是"召集、护卫并保守"教会(太16:18;约10:28-30)的那一位。他用宝血买赎了教会,将她从魔鬼的权势下拯救出来。他是被父神立为教会之王、教会之头、教会之主的那一位。
当然,这不是说父神没有参与教会的建造。在创立世界以先,父神就拣选了教会(弗1:4)。但这并不能否定他也把教会赐给了他的独生子(约17:2)这一事实。
圣子是如何"召聚、护卫并保守"教会的呢?《要理问答》强调说,他的基本工具是圣灵和圣经。圣灵使人重生,在人的心中生发信心,并引人归向基督(约3:3-8);他也使信心长大成熟(加5:16-26;弗5:18)。在这些圣工中,基督也使用了一件十分特别的工具,那就是圣经,或者说神的话语(罗1:16;提后3:16)。正是藉着神的话语,信徒们才具体地、清楚地明白神的旨意;正是藉着神的话语,圣灵才向我们显明基督和他一切的恩惠,我们也才得以了解父神的爱与信实,得以用全新的视角看待今生和永生。
我们必须警惕那些企图分离圣灵与圣经的人。有些人只强调圣灵,却绕过圣经,这会导致他们最终在主观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中迷失;还有些人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只强调圣经,却忽视圣灵的工作),其结果是神的话语变得没有生命,流于学术。圣灵和圣经是不可分的:圣经是圣灵的书,圣灵是圣经的作者。
基督藉着圣灵和圣经召聚教会,这是事实,但我们还是必须看看基督开展这项召聚工作的时间和地点。。从时间上看,《要理问答》指出,基督从起初就开始召聚他的子民,直到世界的末了。从对象看,《要理问答》强调了一个事实:他从万民,即各族、各方、各民、各国召集他的教会(启5:9)。从召聚的历史看,可以说,这项工作是循序渐进的:它开始于亚当到亚伯拉罕的时期,当时蒙召的只是一小群人(一个家庭);从亚伯拉罕到五旬节圣灵降临那段时间,蒙召者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以色列民族;从五旬节圣灵降临到基督再来,范围更是巨大,蒙召的是一个超越国界的大家庭。
因此,耶稣基督的教会可以说是由各种不同的人组成的。她跨越了时间和国界的障碍,使合一从巨大的差异中涌现出来。这是如何做到的呢?《要理问答》说,将万族万民连结在一起的纽带就是"真道",因为他们被同一位圣灵重生,信同一位救主,宣告同一位父神,他们在同一信上互为肢体(弗4:1-6)。
最后,关于教会的目标和方向,《要理问答》强调说,这个普世教会是"一个蒙选得永生的教会"。基督之所以一直召聚,而且仍在召聚属他的教会,并护卫、保守她,是因为他想让这些子民与他同享永生(弗1)。藉着死,基督买赎他们,使他们脱离死亡;藉着复活,他也使他们复活。
有关教会的上述讨论都还相当笼统,但从答54的最后部分,我们看到《要理问答》以第一人称,非常明确地谈到了有关教会的教义。它说:"我相信我现在是,也永远是这教会中活泼的一员。"显然,光了解教会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成为教会的一员,这是神的命令。那么,我们要成为教会中怎样的一员呢?《要理》强调说要成为"活泼的一员。"(见名称解释)教会有许多成员,但并非所有人都有基督的生命。有些是假冒为善的人,他们不过在行为上显得敬虔;有些定期参加敬拜、常与其他信徒交通、还慷慨奉献,却不是教会活泼的成员。为什么?因为他们不信耶稣基督,不委身于他,也不终身服事他。他们就像人体内的胆结石,虽然在身体(教会)"里面",却不"属于"身体(教会)。因此《要理问答》所关注的是,我们必须是,且一直是教会"活泼的一员",要爱基督,听他的声音(约10:27),爱弟兄姐妹(约3:14),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他(约4:23)。 [至此,我们一直以《要理问答》作为指导来看这条教义,但我们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许多神学书籍都从教会的属性来描述教会:她是唯一的、圣洁的,具有普世性和使徒性;然后教导说,耶稣基督的教会只有一个,或者说是合一的。《使徒信经》说,"我信圣而公之(基督)教会",意思就是教会只有一个,没有很多个教会。可是我们怎么解释今天有那么多教会呢?我们一定要弄清楚,这里所说的合一不是指组织机构上的合一,而是指属灵的合一;是基督将教会比作他的身体(弗4:16)和葡萄树(约15:5)时所指的那种合一。基督只有一个羊群(约10),只有一个选民的集体。今天,各样的事物可能破坏了她的合一,但终有一天,所有的真基督徒都将合而为一(启5)。
基督的教会是圣洁的。这不是说教会中所有人都只做善事,个个都是"完美的"人,也不是说教会成员的本质就是圣洁的,而是说基督使他们成为圣洁(罗1:7)。为了自己神圣的旨意,基督将他们分别出来,使他们成为圣灵的殿(林前3:16,17);又藉着圣灵洗净他们,使他们逐渐成圣(约17:17)。
基督的教会也是普世的、大公的教会。历史上曾经有一段时间,教会和以色列的定义十分相近。然而,新约告诉我们,那段时期已经过去了。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太8:11-12)。基督另外有羊,那些羊本不属于以色列家(约10:16),他必须领他们进来。基督复活后,使徒们奉差遣向万民传福音(太28:19)。神将信他的人召聚在一起意味着没有一个团体、民族、阶层或说一种语言的人能垄断教会。今天,福音已经传遍四方,圣灵也在各地做工。
教会也是基督的教会。这个属性一直以来都倍受争议。路德将《使徒信经》中的"我信圣而公之教会(holy Catholic Church)"改为"我信圣洁的基督教会(holy Christian Church)",因为catholic一词为罗马天主教(Roman Catholic Church)所用,成为其名称的一部分,这让他很不舒服。但是,有些人认为这种做法有些画蛇添足,因为整个《使徒信经》都在讲论基督的教会,而不是只在这一个句子中才讲基督的教会。还有一些人则说"基督教会(Christian Church)"这个说法太狭隘、太局限了,因为它把在救主到来前死去的犹太信徒排除在外了。那么我们应该用教会的这种属性来描述教会吗?可以,只要它强调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买赎了教会(彼前1:18,19),关爱她,保守她,直到永远。
基督的教会也是使徒性的。这指的是,使徒见证了主耶稣在地上的事工以及他的复活。(路6:12;徒1:21;林前15:8-10)。他们出去传扬耶稣基督的好消息。他们的传道和教导为教会立了根基。
这些属性不仅应该被用来描述教会,它们还应该用来衡量教会及其健康状况。如果合一是教会的属性,那么我们不应该只将它局限于灵里的合一,还须竭力追求分散在各处的各教会之间的合一。如果把合一只理解为灵里的合一,那就剥夺了它意思的完整性了。
教会的圣洁性也一样。圣洁不是一个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抽象概念,而是对信徒生活有巨大影响力的。一个教会如果自称圣洁,却既不以圣洁生活为目标,也不强调教会纪律,那么这个教会根本就不明白圣洁的含意。
这也可以应用于教会的普世性这一方面。如果一个教会只接受白人,不接受黑人;只满足一个阶层的人的需要,不顾及其他阶层的需要;只看教会内部需要,不看教会外的人的需要,那么她对教会的普世性缺乏坚实的、正确的理解。
使徒性是评估教会景况的另一标准。教会有没有以使徒的教导为基础?她是站出来维护自己所传讲的真理呢,还是用许多规条来破坏这一真理?
简而言之,我们必须有效地运用这些属性来给教会号脉,看看她是否健康。
除了这个方法以外,我们也可根据《比利时信条》第27-32条的内容来看关于教会的教义。这几条谈到了有关教会的另外几个方面,如:所有信徒都有加入教会的责任(第28条),真假教会的标志(第29条),以及教会的管理、圣职和规章(第30-32条)。
在给成熟信徒上课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有些问题上,教会之间所存在的抵触或差异,如:加拉太书中所描述的犹太籍异教徒(Jew-Gentile)的问题,奥古斯丁(Augustine)和多纳图派(Donatist)的问题,改革宗和罗马天主教的问题,可见教会和不可见教会的问题,争战教会和得胜教会的问题,以及教会是机体还是机构的问题,多个教会的问题。]
关于教会的讨论,主日21没有在问答54打住,而是接着解释了什么是"圣徒相通"。有些人坚称,这一说法是在主后430年被加进去的,是多纳图派分裂教会思想(Donatist schism)带来的结果,但事实上,这种说法的确切出处我们不得而知。另一些人认为,它源自圣礼,原来的意思是"圣物共享(communion of holy things)"。我们不可能确切知道该说法出现的时间和原意。
然而,不确知并不能成为我们忽视它的理由。既然被写进《使徒信经》,它指的就是教会,宣告的是有关教会的基本特征。教会是圣徒的"相通",是圣徒的"团契"、"联合",需要众信徒的"参与"。它描绘了一个合一、和谐的团体,团体中的成员不仅与人共享神的各样恩惠,也与人分享从神而来的恩赐。她由圣徒组成,圣徒指的是也就是"圣洁的人"或"被分别出来的人",是被圣灵洁净、更新并改变的人。
《要理问答》描述道:"圣徒相通"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它是信徒与基督及其恩赐之间的相通;其次,它是信徒之间相通,即信徒使用基督的恩惠彼此造就。有些人将第一种相通称为纵向关系,因为信徒需要向上仰望基督;将第二种称为横向关系,因为我们得关注身边的信徒。
[稍稍展开一下。圣经说,信徒与圣父(约一1:3)、圣子(林前1:9)、圣灵(林后13:14)相通,也说信徒彼此相通,因为他们同得救恩(犹3)、一主(弗4:5)、一信(多1:4)、一洗(弗4:5)、同属一个身体(弗4:4)、同享属灵的好处(罗15:27)。]
对圣徒相通最好的描绘也许就是一种团契关系——一群信徒跟其他信徒同享,又忙着和他们分享:他们同享一位主和救主基督,以及他一切的"丰富与恩赐",如救赎、爱、预言、教导、服事、怜悯等等;但同时,他们不能只享受,不付出,而必须忙着跟其他信徒分享自己所得的恩惠。任何一位信徒都不可以把自己孤立起来,也不可以自私、自大、自负或以自我为中心,而必须常常关注其他信徒的需要,并不断地以满足这些需要为自己的使命(徒4:32-37;来10:24)。
主日21的第三个问答,也是最后一个问答提到了一个相关却不同的恩赐,即"罪得赦免"的恩赐。圣灵在教会中运用这项恩赐。我们必须意识到,《要理问答》在这里触及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有罪性,这罪性在我们出生前就有,而且导致我们每天都犯了各种各样实际的罪。因着这些罪,我们在生活中有许多争战。我们不得不每天都与自己的旧性情、世界、魔鬼这三大可怕的敌人争战。我们若不抵挡这些罪,就会惹动神的怒气,并受到他的惩罚。
然而,神开了一剂良方来对付这些罪。他差遣他的独生子来到世上,替我们成为罪,平息了神因我们犯罪而被惹动的怒气(林后5:21)。早在创3:15中,神就应许赐下这剂良药,并在旧约中不断地重申强调(诗103:8-12)。
这带来的最终结果是,作为神的儿女,我们得到莫大的安慰。由于基督伟大的救赎之工,神不再记念我们的罪和罪性,也不再按我们的过犯待我们(林后5:19)。
名词解释
信/相信 | 请注意,我们要"信"圣父、圣子、圣灵,而要"相信"圣而公之教会。教会永远不应该成为我们信的对象,我们信的对象是只有神。 |
---|---|
"圣而公之"之"圣" | "圣而公之"的"圣"意思是,与罪分离,献与神;教会之所以"圣",是因为她的头——基督是圣洁的,也因为他藉着圣灵做工,使信徒成为圣洁。 |
"圣而公之"之"公" | 普世的;这体现在几个层面:从时间上说,普世意味着从世界的起初到末了;从种族上说,它意味着来自各个民族;从社会阶层上说,它包括各个阶层。 |
教会 | 聚会、会众;是被呼召出来的人。 |
基督的 | 教会完全属于基督,因为他拣选了她,买赎了她,并使她存留。 |
我相信 | 作为基督的工作,教会只能被相信,不能被证明。 |
从全人类中 | 见启7:9 |
起初到末了 | 教会从亚当夏娃时代到基督的再来一直存在。 |
召聚 | 好牧人基督呼召他的羊,成为一群。 |
护卫 | 好牧人基督保护他们免受教会内外仇敌的攻击。 |
保守 | 好牧人基督确保自己永远不失去羊群。 |
圣灵/圣经 | 这是他借以创立教会、保守教会的两样工具。 |
合一 | 这首先是指真道上的合一,但这种合一也应该显明在教会内部。 |
蒙选 | 神的百姓是神在创世以先就拣选好了的。 |
永生 | 这是教会的标竿、顶点、赏赐和未来。 |
活泼的一员 | 是指信耶稣基督,并认真敬拜、祷告、查经,积极与弟兄姊妹交通,积极为主作见证,努力做一个好基督徒的人。 |
相通 | 从拉丁文"communio"而来,意为互相分享,共同拥有;与该词含义最接近的希腊文是"koinonia",意为参与或参加。英语中的同义词是"fellowship",即"团契"。 |
圣徒 | 圣洁的人,或者说被分别出来,离开罪,专心事奉神的人。 |
与他相联合 | 圣徒相通的第一件事是与基督相交,或相联合。基督使圣徒之间有独特的、无以相媲美的交通。圣徒也有份于基督的工作:他的受死、复活、升天和再来。 |
丰富和恩赐 | 信徒也在基督所成就的事上有份,如:救恩、圣灵、恩赐等。 |
有义务 | 圣徒有义务使用基督的恩赐彼此扶持。圣徒相通不仅指与人共享神的恩惠,也指与人分享从神而来的恩赐。 |
其他肢体 | 教会是由许多成员组成的身体。"其他肢体"主要指本教会的其他成员,但基督徒必须认识到,他/她对在其他地方遇见的信徒同样有责任和义务。 |
满足了神的公义 | 这是我们罪得赦免的基础。 |
不再记念 | 神不仅赦免,也忘记了我们的罪,因为基督的死全然洗去了这些罪。 |
罪性 | 罪性是我们从亚当继承而来的 。 |
与之争战的 | 在今生,罪不会完全从我们生命中消失,因此,我们得不断与之争战。 |
基督的义 | 神将基督的义白白地赐给我们。 |
义 | 圣徒虽然有罪,但神所赐的义,或者说基督完全的顺服遮盖了他们的罪。 |
需插入图例
阅读
创4:26 | 塞特时期神百姓的敬拜 |
---|---|
创26:23-25 | 亚伯拉罕时期神百姓的敬拜 |
尼1;2;8;12 | 教会的重建 |
诗87 | 教会的未来 |
诗126 | 神的百姓得释放 |
诗133 | 神百姓和睦同居 |
太16:16-19 | 教会的信仰告白 |
太18:21-35 | 神百姓的怜悯之心 |
约17 | 教会的合一 |
徒2:42-47 | 信徒彼此相交 |
林前12 | 信徒的属灵恩赐 |
弗2:11-22 | 教会的根基 |
弗4:1-16 | 教会的成长 |
腓2:4-8 | 教会的大仆人 |
提前3:14-16 | 教会的特点 |
彼前5:1-4 | 教会的牧者 |
诗32 | 罪得赦免的途径 |
诗51 | 罪得赦免的特征 |
诗130 | 罪得赦免的源头 |
可2:1-12 | 罪得赦免的结果 |
路15:11-32 | 罪得赦免的性质 |
路18:9-14 | 蒙拣选得赦免 |
约8:1-11 | 罪得赦免中所包含的警戒 |
争议
多样论 | 这种观点称,神的教会可见于地上各间教会;没有哪一间教会可以声称自己是真教会,各间教会都只拥有部分的真理;因此,教会与教会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真伪之分。 |
---|---|
宗派主义 | 其观点与多样论观点有密切的关联,认为每间教会或每个宗派都是基督教会的一部分;教会不追求全部的真理也没有罪;它们常以牺牲组织上的合一为代价,只强调灵里的合一。 |
可见/不可见教会 | 这种区分方法由来已久,至今仍常被使用。这种区分可能存在,但我们要小心为之,其危险在于我们会把神的教会分为两个教会,一个是可见的,另一个是不可见的。然而圣经并没有这样教导,而是教导说教会有可见和不可见的方面,但那是同一个教会的不同方面。 |
本地/普世教会 | 当谈到教会时,我们头脑中必须有本地教会和普世教会的概念。如果只强调二者之一,而把另一方面抛诸脑后,那就危险了。有些人太注重本地教会,却忘记了一个重要事实,即基督一直都在召聚普世教会;同时,我们不能认为本地教会不重要,言行中表现出似乎只有普世教会才重要。这样的思想不对。基督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召聚圣而公之教会的。 |
邪教 | 有些群体脱离神的教会,(用不合乎圣经的方法)过分强调某些教义,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正确传达神的旨意。 |
问答题
- 圣经把教会(信徒)比作什么?
太5: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11: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前3: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后1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彼前2:9-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前12: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基督在教会中拥有什么地位?(弗1:22,23)
- 当我们说教会有如下特征时是什么意思?
"圣(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徒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基督从哪里召聚教会?(问答54)什么时候召聚?怎样召聚?是什么使他所召聚的教会合一?他所召聚的教会的未来是怎样的?
- 《比利时信条》第27条对教会是怎样定义的?教会的"会众"是谁?关于信徒和他们的行为,《比利时信条》第29条又是怎么说的?
- 真教会有哪些标志?(《比利时信条》第29条)下列经文分别跟哪个标志有关?
林前5:13 标志一 标志二 标志三
多2:1 标志一 标志二 标志三
太28:19 标志一 标志二 标志三
林前5:11 标志一 标志二 标志三
提后2:15 标志一 标志二 标志三
林前11:28-30 标志一 标志二 标志三 太18:15-17 标志一 标志二 标志三 - 假教会有哪些标志?(《比利时信条》第29条)
- 有没有那段时间教会是不存在的?你能列举出历史上教会规模很小的几个时期吗?
- 将教会局限于白人、中产阶级、加拿大改革宗信徒这样的做法对吗?在这方面,《比利时信条》是怎样教导的?(第27条)
- 《比利时信条》第28条说,每个信徒对教会有什么责任?
- 你怎样确知自己是真教会的一员?确知后,你应该______?请圈出正确答案并加以解释。
骄傲 夸口 谦卑 排他 感恩 - 加入真教会是不是等同于加入了完美的教会?请加以讨论。
根据《比利时信条》第29条,谁参杂在信徒中间? - 在阅读有关教会方面的文章是,你会看到如下分类:可见教会还是不可见教会,争战教会还是得胜教会,教会是机构还是机体。你对这些分类怎么看?它们合乎圣经,合乎信经信条吗?我们应该用这些分类,小心使用它们还是应该回避不用?
- 《比利时信条》第28条说圣教会以外没有救恩。这句话的意思是加拿大改革宗教会以外没有救恩吗?如果是,请加以解释;如果不是,请说明这句话的意思。
- 为什么世上有那么多不同的教会?基督希望如此吗?(约17:11)教会遇见另一个真教会时都有什么责任?
- 什么是邪教?你能说出几个邪教的名称,并说说其特有的教导吗?
- 什么是教会活泼的成员?(《比利时信条》第29条)请评估一些自己,你是教会活泼的成员吗?
- 人靠自己能建立起相通的关系吗?(创11:1-9)真正的相通关系是谁建立起来的?(罗12:5)
- 圣徒在互相交通中既有合一又有差异。是谁使众信徒合一的?(罗12:5)他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差异?(罗12:4-8;林前12:4-11)使徒保罗将这种差异比作什么?(林前12:14-27)
- 你们教会的圣徒相通情况如何?有什么可以改进的?你在为这样的改进做什么?
- 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时我们可以真正看到圣徒相通?
- 对错题
亚伯拉罕是第一位教会成员。( 对 / 错 )
可见教会和不可见教会的区分是直接从圣经来的。( 对 / 错 )
圣言和圣灵是神教会教会所使用的工具。( 对 / 错 )
圣徒的团契关系是真教会三个标准之一。( 对 / 错 )
圣徒相通首先指的是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对 / 错 )
分领圣餐是圣徒相通的最好体现。( 对 / 错 )
教会不能简单地划分为真教会和假教会两类。( 对 / 错 )
我们得饶恕主要是因为我们饶恕别人。 ( 对 / 错 )
神赦免我们的罪,也不记念我们的罪。 ( 对 / 错 )
神之所以能赦免我们,是因为基督已为我们的罪付上了赎价。( 对 / 错 ) - 为什么《使徒信经》在说到教会之后就提到了罪得赦免?
- 谁赦免了我们的罪?他是怎么做成这事的?他基于什么这样做?这给我带来什么?
- 我们罪得赦免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生命里没有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