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跋涉穿过旷野之后,以色列人终于到了加低斯。
从这里的一个高地俯视,就可以看到以色列营地的全貌。营地的中间是会幕,入口朝东。十二个支派就在会幕的四周安营。
每一个支派都有一面旌旗,用以区别于其他支派。
云彩停在圣所之上,耶和华就住在他的百姓中间。这一点能使每颗疲乏的心得到勉励,不安的心得着安慰。 但为什么有很多双眼睛不停地往北看呢?为什么那些少年人能长时间目不转睛地盯着加低斯巴尼亚以北高高低低的山峦,好像指望从那里得安慰呢?大祭司亚伦曾庄严地举手为他们祝福说:“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愿耶和华使他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 。难道这还不能让他们安息吗?
此时,让以色列人心里不安的是另一件事:他们渴望到达目的地。那灰蒙蒙的群山,其陡峭的山脊后面,就是迦南地。以色列已经穿过了旷野,现在他们正站在应许之地的门口。
不安的心啊,你们要安静下来,安静下来!也许再过一两天,银号就要吹响,发出信号。到那时,帐篷就要北移,摩西要再一次说出神要放在他口中的话:“耶和华啊,求你兴起!愿你的仇敌四散,愿恨你的人从你面前逃跑。”
不久以前,有十二个人奉差派出去。他们是以色列的族长,每个支派一个——属流便支派的沙母亚,属犹大支派的迦勒,属以法莲支派的约书亚,属但支派的亚米利等人∙∙∙∙∙∙。
摩西让他们翻过山去窥探迦南地。迦南地∙∙∙∙∙∙就是那应许之地。
在这关键时刻,百姓犹豫不决了吗?在这具有决定意义的时刻,勇士们畏惧了吗?不管怎么样,他们来到摩西面前,说,“让我们派人去看那地如何,其中所住的民是强是弱,是多是少,所住之处是营盘是坚城。又看那地土是肥美是瘠薄,其中有树木没有?让他们放开胆量,把那地的果子带些来。”
其实所有这些疑惑都是多余的。
神已经应许那地是流奶与蜜的地方。在与他们重新立约的时候,神说:“我要在百姓面前行奇妙的事,是在遍地万国中所未曾行的。我要从你们前面撵出亚摩利人和迦南人∙∙∙∙∙∙”
摩西照着这些应许,安抚百姓说:“我们要去的那地是神赐给你们的。他已经将它赐给你们,所以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上去得那地为业。”
摩西还是答应了那些心存疑惑的百姓提出的要求。
神也接受了他们的要求。在这事上,他实在是宽容到极点了。在神的允许下,十二个探子出发了,他们很快就消失在寂静的山峦的另一边。然而,这样一来,留在原地等候的百姓把所有的注意力,所有的盼望,都完全寄托在他们将要带回的消息上。
年轻人心跳加快了,他们等待着佩上剑,听摩西发号施令的那一刻,“以色列啊,现在上去∙∙∙∙∙∙不要害怕,也不要惊惶”。接着摩西要做了敬畏的祷告,“耶和华啊,求你兴起!愿你的仇敌四散。” 年长的比较谨慎。他们思前想后,一会儿回忆过去,一会儿思想未来。
山那边就是神应许赐给他们的那地,可以说,他们是在它的门前安营扎寨。接下来,也不知道十二个族长会带回什么消息。从西奈山到加低斯的路是难行的,甚至要穿越可怕的大旷野。这个行程要求他们有极大的耐力。困难一个接一个,不停地挑战着他们的耐心,试验着他们的信心;这些难处经常让他们招架不住,这几个月的经历大都是叫人气馁的。
从会幕奉献之后,麻烦紧接着就开始了。
神的荣光向众人显现,接着降下火焚烧了祭坛上所有的祭物,众民都恭敬地俯伏下拜。但没过多久,神又降下同样的火击杀祭司;亚伦的两个儿子拿答和亚比户就死在圣所门口。他们被百姓的欢呼和热情所激动,带着香想进去。他们只是凭着冲动行事,而没有先求问:“我们现在可以这样做吗?”或者问:“神允许我们这么做吗”。
凡是提出“谁能做祭司”这个极其重要问题的人,都应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绝不按自己的方式去事奉神的人才能做祭司,只有总是非常谨慎、非常严格地听从神吩咐的人才能做祭司。
对于在跋涉中幸存下来的人来说,他们走过的这段路是何其黑暗,真的,简直就是漆黑一片。
途中爆发过骚乱,最初是由那些跟随以色列一同出埃及的寄居者挑起的。后来,以色列人抵挡不了那些反叛的灵发出的诱人声音,信心开始动摇。骚动的火苗先潜伏了一阵,接着就蔓延开了;一段时间过后,火苗逐渐在一些地方燃起来了,最后在遍地蔓延开来。以色列人抱怨总吃一样的食物——吗哪,他们已经吃腻了。在埃及还可以不花钱就吃到鱼、黄瓜、西瓜、葱和蒜。在埃及享受的美餐,他们在这里也要享受!
这次骚乱使摩西非常不安,他又一次感到,管理这百姓的责任对他来说实在太重了。他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是在以色列人打赢了亚玛力人后不久,他的岳父叶忒罗来看他的时候。当时,摩西在百姓中间做审判官,叶忒罗看他快要累垮了。他听了岳父的建议,从百姓中间选出最有才能的人做官长,帮助摩西处理一般的听讼。
从那时起,摩西一直能够应付得过来。但这次,他又觉得不堪重负,管理这些百姓对他来说实在太难了。绝望中,他将他的苦情告诉了神。神回应了他,在他身边安置了七十个人,都是从以色列长老中选出来的有智慧的人。为了使他们能做这工,神将他的灵分赐给他们。
但是,他们中间有两个人没有去会幕那里——伊利达和米达;结果,他们在营中说起预言来。有个少年人惊愕地跑到摩西那里,告诉他这事。约书亚听说后就急呼:“请我主摩西禁止他们!”但摩西对于这情形有正确的理解:神要赐他的灵给人,人不应抗拒。这使摩西将深藏在心中的圣洁愿望说了出来:“哦,惟愿耶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
的确是这样,神的灵若常住在那些好发怨言、爱诉苦、又悖逆的以色列百姓心里,那么情况就必会不同;如果他们意识到预言不是给某个特别的人,或只在某个特定的地方赐下,该有多好啊!(注:参看约珥书2:28-32所赐下,又在五旬节实现的应许)
傍晚,有风将鹌鹑刮来,很快就遍满了营地。以色列人捕取鹌鹑,煮了,就坐下来吃。但肉还在他们牙齿之间尚未嚼烂,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他们发作,用最重的灾殃击杀他们。埋死人的工作几乎做也做不完。
那些没死的人也吃了鹌鹑,他们吃了一整月,一直吃到鹌鹑肉几乎要从他们的鼻孔里喷出来,吃到他们非常厌烦为止。
这些灾难都是老年人在加低斯等探子回来的期间,所回忆和谈论的。他们为他们的死人哀恸哭号,他们不停地望着山的那一边,望着那应许之地,唯愿十二个探子带回来的消息不会太令人沮丧。
多少双眼睛一会儿望着云彩,一会儿又望着群山。耶和华藉着云彩与他的百姓同住。他是大能的战士,曾将马和骑马的投在海中,这是以色列的男人和妇女唱过的歌。是的,妇女也唱过,女先知米利暗不是曾拿着手鼓,带领众妇女跳舞唱那凯歌吗?
米利暗!哎,米利暗!
在穿行旷野的时候,米利暗也行了悖逆的事。她和作大祭司的哥哥亚伦一起激烈地责难摩西,因为他娶了古实女子为妻。米利暗对此非常恼怒,她还让亚伦反对他的弟弟。摩西难道认为他是唯一明辨是非的人吗?管理百姓的责任难道单单落在他一个人身上吗?难道神单与他说话吗?她自己不也是先知吗?亚伦身上不是戴着乌陵和土明吗?他难道不是唯一可以进入至圣所的大祭司吗?尽管他们为这些事心中感到不快,但至今一直保持缄默。然而,现在摩西娶了个外邦女子,他就再也没有权利在他的哥哥和姐姐之上了。
在这次冲突中,摩西表现得非常谦卑。真的,曾经火爆脾气的他已经成了世上最谦和的人。
耶和华干预了这场争端,因为惟有神才有权利免除他亲自给与人的地位。
神让这个领袖性家庭里的三个人都到会幕那里,这样会众都能看见他们。云柱也移到会幕的门口,停在那。于是,神从云柱中向他们说话:“你们中间若有先知,我耶和华必在异象中向他显现,在梦中与他说话。
我的仆人摩西不是这样∙∙∙∙∙∙我要与他面对面说话∙∙∙∙∙∙你们毁谤我的仆人摩西,为何不惧怕呢?”
说完这话,云彩从会幕上挪开了。立时,米利暗长了大麻风,有雪一样白。
米利暗…长了大麻风!
以色列百姓惊恐不已:如果女先知米利暗都被管教,得了让她蒙羞的病,那还有谁逃脱得了神的刑罚呢? 摩西向神哀求道:“神啊,求你医治她!”
耶和华回答说:“她父亲若吐唾沫在她脸上,她岂不蒙羞七天吗?现在她不洁净也要有七天。”
因为女先知米利暗得了大麻风,被关锁在营外,所以以色列百姓不得不等七天。米利暗的罪使以色列百姓进应许之地的时间往后推延了七日。
不过,以色列终于来到了那地的边界。
现在,就在十二个探子离开后的第四十日,欢呼声在营地传开了,“他们回来了!”
真的,他们都回来了,一个也没少。
他们来了,带回了那地出产的果子:有无花果、石榴,还有两个人才抬得起来的一大串葡萄。
消息像野火一样传遍全营:“他们来了,他们回来了,都回来了!”
整个营地的人都跑过来,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既紧张又期待的神色。
“∙∙∙∙∙∙你们看到了什么,在那地都看到了什么?”
是的,他们看到了迦南地,那是一片佳美之地,一个肥沃、富庶的地方。
“只是∙∙∙∙∙∙那地的民强壮,城邑也坚固宽大∙∙∙∙∙∙并且我们看到了伟人,亚衲族的人。” 说到这最后几句,迦勒注意到人们的脸阴沉了下来,就好像乌云笼罩了阳光灿烂的原野一样。强壮的民、坚固的城,还有∙∙∙∙∙∙伟人!
“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吧”,他说,“我们足能得胜。”
但迦勒说这话时,十二个探子中的十个都怀疑地摇头耸肩。人必须现实一点,但迦勒是个理想主义者。
“不要忘了,”他们嘟囔道,“那些民族都比我们强壮;更重要的是,我们一点都不能确定可以永远占据这地。我们见到的人都身量高大。我们还看到亚衲人的后裔,跟他们相比,我们感觉自己像蚱蜢一样,他们看我们也是如此∙∙∙∙∙∙”
亚衲人的后裔!对于好妄想、本性邪恶的百姓来说,没有什么比这话更能吓着他们了。他们转过身,带着失望和满腹的牢骚回到自己的帐篷。这些人愤怒地咆哮着,周围的人都被吓坏了。
日落西山以后,还是没有人想要睡觉或休息,百姓们整夜坐在一起抱怨、发牢骚。邪恶悖逆的情绪在整个营地蔓延,以越来越大的力量搅扰着人们的情绪,他们被搅动得好似炸了锅。
第二天早上,大骚乱爆发了。那是一场激烈和失控的骚乱,到处都响起了声嘶力竭、悖逆的哭号声和喧嚷声。
“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 “耶和华想使我们倒在刀下!” “我们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掳掠!” “我们回埃及去岂不好吗?”
当摩西和亚伦看到背叛之火在蔓延,就面伏于地。以色列百姓站在他们面前,紧握着拳头威胁他们。
而耶和华就云彩中,在百姓中间。
摩西和亚伦非常清楚这样做完全是错的,其结果会是一场灾祸。
约书亚和迦勒也看到了这个危险,感到情况的严重性。他们撕裂衣服,冲上前去,竭力想让那些愚民理智一点。在叛乱的风口浪尖上,他们像磐石一样屹立不动。
“那是极美之地,”他们喊着,“你们要听我们说。如果神与我们同在,他就会把我们带到那里。不可背叛神,也不要怕我们的敌人。我们要吞吃他们如同食物,他们如同站在酷热的日头下,没有荫庇。”
但这凭着神的大能和应许而说的信心之辞却被叛乱的浪潮淹没了。背叛的人纷纷拥上去∙∙∙∙∙∙看哪∙∙∙∙∙∙!这旷野遍地的石头岂是毫无用处的吗?他们弯腰捡起石头:该死的骗子!打死他们!
刹那间,石头像烧红的炭一样从他们手中飞出。
耶和华显现了!
神的荣光在会幕中向众人显现。
这些悖逆者看到后,就惊恐万状。
“这百姓藐视我要到几时呢?我在他们中间行了这一切神迹,他们还不信我要到几时呢?我要用瘟疫击杀他们。摩西,我要叫你的后裔成为大国,比他们强盛。”
但有一个人站在神和百姓之间,那人就是摩西——他们的中保。他开始向神祈求。他的信心给了他无人能敌的勇气和坚定的爱,使他再次为以色列民众恳求。他所用的兵器是出于神的,是有效的;摩西用这兵器向神提出异议,也用它为神争战。
“列邦必议论说:‘耶和华因为不能把这百姓领进他向他们起誓应许之地,所以在旷野把他们杀了。’” 接着,摩西重复了神在山上与这百姓重新立约时所说的话:“‘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赦免罪孽和过犯,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
“求你照你的大慈爱赦免这百姓的罪孽,好像你从埃及到如今常赦免他们一样。”
神垂听了摩西这位中保的恳求,因为在他的恳求中,他听到了将要来的那位大中保的声音。以色列人背叛摩西时,已经背叛了这位圣洁的、住在圣所、住在他们中间、超越他自己神圣律法的耶和华!以色列民已经可耻地违背了这律法!但在圣洁的神和律法之间,是金制的施恩座——约柜的顶盖,神与人的和好就是在此成就的。摩西发出恳求,祈求神与人和好。
神说,“我照着你的话赦免了他们。”
于是,所有渴望并相信这一点的人,都与神和好了。
神又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遍地要被我的荣耀充满。这些人试探我这十次,不听从我的话,他们断不得看见我向他们的祖宗所起誓应许之地。他们的尸首必要倒在这旷野。惟独约书亚和迦勒,还有二十岁以内,就是你们担心会被掳掠做迦南人奴隶的,我必把他们领进那地。明日你们要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去。你们必按你们窥探那地的四十日,一年顶一日,在旷野飘流四十年。你们所有的人都要死在旷野,你们的尸体也要葬在那里。”
刚说完这话,神就击杀了报恶信煽动民众叛乱的那十个人,他们当场就死了。通过这个审判,神向以色列民证明了他对成千上万二十岁以上(包括二十岁)的人定的死刑,必定会施行。
以色列民被这局势的突变镇住了,就返回自己的帐篷。
黑夜降在受咒诅而死的人身上。女人们取下身上的饰物表示哀悼。神的膀臂粉碎了背叛势力。他们扎营在迦南地的门口,门却向他们关闭了。
夜间,强烈的渴望萌发了,那是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渴望回到列祖的家乡,那应许之地。
“回去,”以前他们曾叫嚷着,“回埃及去。”
“回去,”神回答说,“回红海去。”
但现在,他们再也不想回去了。以前他们不信神的应许,这次,他们又不信神的审判。
破晓时分,他们全副武装地站在摩西的帐前,准备出战。“我们在这里,”他们夸口道,“我们有罪了,情愿上耶和华所应许的地方去。”
但摩西摇了摇头。这看似信心,看似悔改,但其实是心底里的又一次悖逆。他严肃地警告他们,“不要上去,因为耶和华不在你们中间。没有神的同在,还有谁敢上去呢?”
然而,再怎么解释也不能阻止他们。他们不想去明白,接受神的应许需要他们的顺服,降伏在神的审判之下同样需要顺服。
他们甩掉那夜的恐惧和绝望的重担,向北方出发了。他们冲上拦在他们面前的山坡,想要打开神已经亲自关上的门。他们欢呼着冲向敌人;女人们挥手为他们送行,孩子们又蹦又跳地随着他们走了一小段路程。
但约柜没有出营。
摩西和约书亚没有同去。 银号还没有吹响。
帐幕上空的云彩纹丝不动。
亚玛力的前线岗哨传来消息,“有危险!”
争战的号令在各个部落中依次传递。
亚玛力人出来迎战他们的死敌,他们还没忘记利非订之役。
迦南人——就是伟人亚衲人的后裔——与他们一同攻打以色列民。 他们全副武装的军队冲下山,全力击打愚蒙的以色列民,将他们杀退,直到何珥玛。